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3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202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99篇
人才学   5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217篇
理论方法论   251篇
综合类   2208篇
社会学   256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332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凝视本是出境旅游者的基本欲望,但基于资本、权力而来的霸权凝视容易导致主客双方的文化阻隔和疏离。对话是处于同一理解平面和交流规则的沟通方式,具有相互理解和尊重的主客对话能在出境旅游主客两端形成"我—你"或"你—我"的和谐关系框架。凝视转向对话,更有利于主客双方正视差异、培育共识,实现双方在旅游发展中的共生与共进。  相似文献   
42.
较之其早期的成真条件意义理论,戴维森在20世纪90年代构建的后期意义理论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戴维森的后期意义理论不是对其早期意义理论所做的无关宏旨的修补,而是体现了完全不同的理论旨趣和形态。对戴维森的后期意义理论进行分析探讨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戴维森的哲学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代西方哲学的动态发展也不无裨益。戴维森通过引入解释者这一要素将解释活动置于解释者、说话者以及共同世界三者的互动关系之中。戴维森所构建的人—他人—世界三元互动的三角测量解释模式,旨在表明语言理解依赖主体间的语言交流互动,意义不是预先设定的,它是交流互动的产物,是解释行动的结果。戴维森的后期意义理论拒斥语言交流和意义的约定论,强调语言理解的主体间性,彰显对话性和动态生成性,蕴含了对话辩证法的思想。  相似文献   
43.
[提要]马丁?布伯的宗教哲学思想包含着强烈的对话解释学、对话哲学与关系哲学维度,实际上这些维度之间具有内在联系,而它们的内在联系的基础就在于“我-你”关系对话。布伯这种“我-你”关系与作为伽达默尔解释学核心的解释学“我-你”关系得以成形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同时与伽达默尔解释学“我-你”关系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4.
作为信仰的一种“此在”的历史性表达形式,“诸宗教”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受到历史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影响。鉴于此,我们回到“宗教”之本义,并在此视域下分析李提摩太之佛耶对话思想。李提摩太之佛耶对话的主体并非两种“具体化”后的制度性宗教,因此,李氏之佛耶对话并非“援佛入耶”的“置换模式”,而是以上帝之国在世界的建立为目标、以治理世间之苦难与罪为途径的对话模式。  相似文献   
45.
现代农业创造了许多高产出和高效率的发展奇迹,但因其道德价值和伦理关怀的缺失而产生了诸如人类健康和环境等重大的社会问题,亟需认真思考农业的内在价值和伦理诉求,重构现代农业发展新道德。中国农业正处在变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尊重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内在价值,传播和诠释以"时""地""度"和"法"为四维的整体性的农业伦理学体系,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农业文明的生态德性,发展负责任的可持续农业。  相似文献   
46.
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遗忘了存在。出自形而上学的人道主义以对象化的方式对待人,这种做法并不是对人的本真关怀。由于海德格尔坚持存在论的真理观,因此他的人道主义不同于出自形而上学的存在论人道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人道主义认为人之人性是绽出之生存,人只有进入存在之澄明中才能使人之本质得到根本绽现。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反思并不是主张非人道主义,而是开启了人道主义的其他眼界,他把存在之真理作为人绽出之生存原初要素的思想称为源始伦理学。  相似文献   
47.
张三南教授的新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及当代意义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范式"的力辟之作。该书在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民族主义的论述进行系统分析基础上,成功"发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研究范式",进而运用这一范式观照"社会主义国家实践问题"与"全球性问题",初步展现了该范式强大的现实解释力。该书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相关论述的再认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让学界弥漫多时的"困难对话论"不攻自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8.
征稿启事     
《九江学院学报》2014,(3):F0004-F0004
正《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九江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本刊以弘扬学术为宗旨,立足于反映学院科研与教学成果,致力于学术精品的挖掘、推介和交流,坚持开放式办刊理念,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精心建设品牌栏目,努力打造高水平学术对话平台,使其成为我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49.
《太平经》中的《起土诀》篇可谓中国最早的大地伦理学。它不但彰显了道教"有机思维"模式,凸显了古人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的意识,而且还以各种禁忌和承负说的威慑机制唤起人们对大地的感恩之心,最大限度地规避了人们对大地的伤害。在自然环境不尽人意的今天,经典中的环保理念无疑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0.
汉斯·约纳斯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犹太人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著作不是很多,且略显艰深,但却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针对性。他的哲学思想跨度较大,却前后相承,彼此关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学术界对这一位哲学家的定位不够全面、准确和客观。本文在简要回顾约纳斯艰辛一生的基础上,探讨了约纳斯从"诺斯替主义"到"哲学生物学",再从"哲学生物学"到"责任伦理学"一路艰难探索的学术历程,指出约纳斯是一位在信仰与理性之间踯躅前行的生命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