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70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民族化是中国近现代文学所着力表现的主题,而1980年代勃兴的“寻根文学”也正是民族认同的文学话语建构。它是审视本土文化传统并受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尤其是西方文学艺术中对原始的崇尚与从原初寻根的潮流影响下的产物;它对民族认同的建构主要表现在神话叙事、文学传奇写作以及民族化语言与寓言式创作等文学话语层面;同时作品也表现了对本民族文化心理的暗示与书写。然而,寻根文学在民族认同建构方面仍显不够,不仅表现在需要深入的同时却嘎然终止,同时也有着对民族劣根性的过分暴露等。  相似文献   
122.
中国建国以来的小说历史叙事历经对于“革命史”的讲述以及“文革”史的反思之后,直至“寻根”小说这里,才开始由民族文化史的美学意蕴维度启动了一个浩大的历史重构工程,并从此真正动摇了中国悠久的传统历史解读模式。  相似文献   
123.
本文分析论述了20世纪末朝鲜族文坛中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寻根小说"及其展现的中国朝鲜族坚忍、顽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璀灿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4.
日神崇拜是原始时代世界各民族较为普遍的图腾崇拜,楚民族就是一个崇拜太阳的民族.但楚辞神话中的日神意象已然不是远古意义上的图腾崇拜,它是理性文明时代的诗人情怀,是诗人以神话思维、神话话语建构的符号世界和意义世界.它是在理性世界迷失了"家园"的诗人的精神寻根.屈原不断以"太阳"意象表达着这种寻根意识,以此来确认祖先的神圣与自我的神圣,其中隐含着楚民族在逐步走向强大后重拾民族自尊和重建文化信仰的心理欲求.  相似文献   
125.
寻根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重要的文学现象,但是"寻根"并不是它的旨归和信仰,而只是它求新求变的一种策略。它同时是80年代新一代作家和批评家取得话语权的一个旗号,也是当时文学圈子化的结果。寻根文学本身的缺陷、悖论以及衰落,都与"寻根"的策略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6.
将《山楂树之恋》的美学风格解读为中国传统诗学“怨而不怒”、“思无邪”的含蓄蕴藉的精神.从人物崇高与美的内涵探讨其与中国诗学情感的构建关系;从身体意识形态的两种结构——身体的姿态模式和身体的力比多模式,推导出身体作为叙事的符号,是如何成为重建“中国韵味”与“中国情感”的修辞学,并通过集体性记忆的“致幻性”功能表述着对传统中国的文化乡愁.  相似文献   
127.
商州是贾平凹自小成长的地方,其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对他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学创作等均产生巨大影响,成为其作品贯穿始终的精神主线。他的这种商州情结成就了他作为一个作者的存在,使其成为当代文坛中一个无法忽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28.
分析"寻根热"落潮的原因,大致可归结为三点:一是作家自身无力解决理论上的可行与实践上的困难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知青作家在能力上还有欠缺;二是一部分风头正健的作家由于个人兴趣、政治因素、经济原因等主动把精力转向其他方面,不再潜心于文化寻根方面的小说创作;三是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原因及文化寻根自身存在的先天性缺陷.  相似文献   
129.
20世纪80年代,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作家被压抑的族群身份认同逐渐复苏,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表现出对各族群文化的自觉追溯与探寻。这一文化寻根现象最初显现为文学表述空间由政治转向文化,后在寻根文学思潮影响下寻根意识与现代意识得以强化,又由于形式主义理论的影响,少数民族作家自觉探索艺术形式的创新。20世纪8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寻根潮流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0.
吴中胜 《殷都学刊》2013,34(3):69-76
自上古社会以来,中国的先民们就有浓厚的祖先崇拜文化传统,敬祖敬宗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这是一种富于人道伦理的文化情怀,极富原始感觉和诗性特征.扎根于这一深厚的文化传统,《文心雕龙》形成一种寻根索源的文学意识,谈到各式文体都追溯到极远之根本处,反映在文学取向上则是一种强烈的经典意识.回到文学的滥觞处即回到有强旺生机和无限原创力的文学状态.《文心雕龙》寻根索源,目的也是要从经典中吸取文学的真生命真精神,以求解文学现实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