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70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台湾文化与祖国大陆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内在联系。然而由于长期的政治分隔和地理分割而使其与大陆文化形成了母子分离之势 ,于是 ,“寻根情结”就成为台湾作家笔下的一个常见主题。本文力图解读台湾“寻根小说”中“根”的内涵和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意蕴 ,并进而分析其艺术追求 ,从而透视出当代台湾人民的文化心态 ,为两岸统一与文化交流提供必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32.
故乡赋予了阿来原乡人的身份与角色.揭去神秘,平淡而真实地记述西藏,是阿来作为原乡人在精神上寻找真正故乡的努力.从歌颂、反思到寻找和谐,阿来作品展示了一条清晰的寻根轨迹.通过人文地理的观照与审视,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多层次、多角度剖析,表达了阿来自觉生态创作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33.
"游子还乡"是中国现代漂泊母题叙事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与传统文学不同的是,"还乡"的内涵已完全改变,主人公有关家乡的幻梦已经破灭,还乡之旅充斥着哀怜、讽刺、厌恶、仇恨等负面情绪。游子们的"还乡"是源于"寻根"的需要,但"还乡"又坚定了游子离家漂泊的路。"游子还乡"主题也因此丰富了中国现代漂泊母题叙事文学的创作内容和形式,为中国现代文学展示了另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34.
“知青”作家经由“文化寻根”,远离了“政治反思”的主流话语,走向乡村和民间,重获对历史和现实言说的权力,从而建构了自我身份的合法性。但是,个人的乡土“记忆”在提供给“寻根派”写作资源的同时,也使他们距离真实的历史渐行渐远。不管他们是以温情的目光重建自我的“历史”记忆,还是以精英姿态彰显自我的“启蒙”情怀,这种剥离了“个体”的真实历史境遇和拒绝历史承担的群体式身份认同,也构成了对“自我”和“群体”真实“身份”的遮蔽。  相似文献   
35.
《故乡》与《寻根团》具有互文的意义,后者是文化诗学小说、后寻根文学。它传承《故乡》对"乡村现代性转型"的拷问,在鲁迅的文明/愚昧的启蒙起点上,超越时空,立足于身份认同、反思现代性、三农问题等维度发问,显示更加决绝的出走姿态。主人公王六一的认同从失根—寻根—扎根;从身份的建构—解构—重构,终于完成"故乡"从乌托邦—异托邦—恶托邦的认识转化与出走。农民心灵的安顿、溃败乡村的建设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36.
珠玑古巷作为广粤地区重要的姓氏寻根旅游地之一,其发展受到了多方关注。通过收集文献和实地考察,浅析珠玑古发展机制及现状,并探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门票价格过高、景区对商贩管理力度不够、祠堂内部设施简单陈旧、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宣传力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以期为珠玑古巷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促进景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7.
纵观韩少功30多年来的写作历程,"知青"记忆始终是其小说的"根"素材。对于这些记忆的抒写方式呈现出由记忆再现式抒写,到对记忆的表现式重构,再到碎片式记忆状态还原的写作姿态。不断更新的思想和对新的文学形式的不断探索,是韩少功新时期以来的创作不断地给读者带来"惊讶"和惊喜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8.
在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潜鸟》中,作为被"他者化"的被殖民者,以皮格特为代表的梅蒂斯人处于本土文化及白人文化的交叉地带.小说通过对皮格特边缘生存状态的叙写,揭示出以皮格特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在对两种文化都无所适从的状态下自我身份寻根的失败,进而指出在一个多元文化杂糅的世界里,试图寻求单一民族身份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39.
以四位70后作家的五部作品《多湾》《叶落长安》《叶落大地》《朱雀》以及《耶路撒冷》为例,探讨这部分作品的"寻根"意识。区别于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这些诞生于新世纪的"70后文学"通过重塑时间、生产乡土以及重述家庭史,将日常生活"赋魅",从而塑造出"新的意识形态",并最终指向"中产阶级"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40.
传统侠文化以"潜文本"的方式"隐潜"在"寻根小说"的部分文本中、侠的精神气质积淀在部分"寻根小说"作家的精神气度中.20世纪80年代部分"寻根小说"在小说叙事模式与人物模式上与侠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显示了创作主体在集体无意识中对侠文化的体认和传承.这在"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如<棋王>和<神鞭>中,分别表现为主人公所具备的"侠"精神及叙事上所采用的武侠模式,以及"寻根小说"的"根"与"侠"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