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70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寻根谒祖,落凫山下畅叙亲情;龙情乡恋,昭平湖畔共商祖邑振兴。5月26日~5月29日,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美国、加拿大、中国香港、台湾及中国内地的700多名刘氏后裔相聚在河南平顶山市寻根谒祖,共谋祖地经济振兴大计。  相似文献   
42.
以2016、2019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广州营和广东营为例,采用文本分析、问卷与访谈法来分析华裔新生代参与中国侨务公共外交的意愿与能力。研究发现:凭借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旅游路线规划,夏令营增进了海外华裔新生代的文化认同及其对中国的亲近感,该群体在结营返国后也会运用社交媒体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然而,他们对中华文化认同还处于浅层状态,夏令营短暂的学习时间与有限的人际接触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该群体既有的中国认识。据此,侨务部门应立足华裔新生代文化认同的多元结构来办营,并通过增设志愿服务环节和随拍摄影比赛,及善用新媒体等方式来提升该侨务公共外交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43.
寻根文学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一个颇具特殊意义的文学事件。对寻根文学的解读,学术界多从文艺学或文化学的视角出发。然而,如果抛开既定的文学成见,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发现,其特殊的文化意义背后蕴涵了丰厚的生态审美内容。这对我们重新审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契机。  相似文献   
44.
1985年,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中率先发出"寻根"之声.《爸爸爸》被认为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1996年发表的《马桥词典》是深入"寻根"的作品.本文对《马桥词典》中"醒"这一词目进行了全新的文本细读,可以看出韩少功在创作中一直回应着"寻根".《马桥词典》是极度张扬对"语言"的探索志向且底气十足的作品,不过遗憾的是,《马桥词典》在"词典"与"语言"的双重包裹之下,没有完全创造出新世界.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寻根书写不断发展变化,乡土精神是其中值得关注与挖掘的重要内容.对"寻根"的反思在当下仍旧很有必要,"寻根"的要义早已不是框定"寻根"的概念和如何去"寻",而在于更深层地探寻本民族文化中的"根"到底是什么及如何从容表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5.
对儒家文化的寻根贯穿于20世纪中国文学中,其中“五四”时期及20年代,30、40年代和80、90年代尤为突出,且呈现出不同的话语面貌。这种寻根形成了两种张力:一是儒家文化在遭到反叛的同时,也被潜在或公开地认同和赞赏;二是儒家文化与源于西方的现代文化基本上处于冲突状态,但它有时也会被进行现代改造或话语转换。由此得到启示:应当把儒家文化及其他传统文化与西方等外来文化相互阐发,从而以综合创制的方法来完成中国文化的现代建构,并完成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6.
寻根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流派,鲜有人对它的主体进行研究。它的主体包括作为寻根先导的少数老作家、寻根主体部分的知青作家和寻根独特部分的少数民族作家。由于寻根文学作者不同的独特感受和各自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审美理想追求,使他们在主体的不同类别里又有区别。老作家的寻根主要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个人爱好有关,其寻根更多地带有不自觉的特点;而知青作家的寻根是出于身份认同的需要和为西方现代文化寻找一个合适的接受场,因此担当寻根文学主体重要角色的不是文化底蕴深厚的老作家,而是文化底子薄弱的知青作家。而少数民族作家的寻根既是对长期封闭心理的反拨,也是对民族文化沉落的焦灼,还不免带有跻入世界文学潮流的急切。  相似文献   
47.
八十年代初期文学现代性话语建构和修辞指涉.在八十年代初期的文学话语总体趋向与修辞特征,在现代性语境范畴内清晰的体现出与"现代化实践方案"互为指涉、相互渗透的意义特点.  相似文献   
48.
新世纪文学中的少数族群书写与1980年代的“文化寻根”构成了一种有趣的对话,1980年代那种文化想象的方式在新世纪已面临困境。少数族群书写回到地缘与文化上的边缘地带,却发现“根”已流失;他们反抗现代性普遍经验对少数族群的规约,但抵抗式写作却可能伤害叙事的复杂性;而主流汉族作家和少数民族作家在少数族群书写中也都存在洞见与盲视。  相似文献   
49.
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是一股致力于挖掘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并对传统文化予以反思、剖析和重建的文学创作潮流,其大部分作品以传统文化为基点,力图通过对民族生存状态、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还原”展现出民族意识﹑心态的形成过程,重建民族文化的现代内涵,具有鲜明的怀旧化倾向。  相似文献   
50.
红柯是中国西域小说的重要代表,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独特的西域世界。这个世界,有一般西域小说的壮美人性和壮丽文化,显示出一种浪漫主义的特质;同时,这个世界还由于"底层写作"的渗透,呈现出某种贫瘠,展现出一种深沉的现实关怀精神。后一点,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