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26篇
管理学   4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04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344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海城向属边疆重地。历代统治者都曾在此设治。文化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清初,海城已发展成“界址纵横百里”的“大邑”。其经济繁荣的同时,社会文化受内地影响也较为深远。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民众在无力改变生存现状时,通常把希望寄托在对各种宗教诸神、仙的崇拜上。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宣扬“轮回”、“隐忍”说的佛、道二教在统治阶级大力提倡下逐渐成封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世俗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赋予了去灾捍患、庇佑福寿、诛罚恶人、预知未来等神秘功能,使得佛道二教更加深入人心。公元229年,佛教传入东北,  相似文献   
72.
柳宗元与永州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建国 《船山学刊》2003,(3):109-111
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为永州司马,足足十年。他一生共创作作品600余篇(首),有490余篇(首)是在永州完成的,包括其名作《非国语》、《天说》、《封建论》、《永州八记》。可以说,永州十年奠定了柳宗元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永州造就了柳宗元,柳宗元推动了永州文化的繁荣。在永州文化史上,柳宗元是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他对千余年永州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承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柳宗元是永州地域文化兴起的代表人物永州地处湘、桂、粤交界,潇湘两水在此汇流,早在旧石器时代,在永州广袤的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的踪…  相似文献   
73.
王志刚 《河北学刊》2007,27(1):105-107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4.
张剑平 《河北学刊》2007,27(1):109-110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5.
泛化“封建”观有悖马克思的封建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天瑜认为,将周秦之际至清中叶的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称之“封建社会”,曾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结论,并长期得以沿用;然而,认真研读马、恩论著,尤其是马克思晚年的民族学笔记,便会发现,这种看法其实是一种误解。将秦汉至明清称“封建社会”的泛化封建观,是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封建社会原论相悖的。陈启云认为,传统中国究竟是属于“封建型”抑或是“大一统”、“专制”、“独裁”型,如果从“范畴理论”而言,这两者是绝不相容的;但从“历史事实”而言,这两者却常常是并存的——有时是先后轮转(如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多数情况下是同时并存(如西周、战国、秦汉、隋唐、辽金元)。张国刚认为,我们在看到历史的差异性和各自特色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同一性,所以,关于历史阶段划分,既可以用唯物史观的标准,把中国的中世纪叫做封建社会;也可以按照生产力发展水平,用上古、中古、近代来划分;还可以用时序如史前、族邦、皇权、共和等概念来划分历史阶段,使国内外学者能够在学术上做到沟通和理解。许苏民认为,冯天瑜提出的关于自秦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宗法地主专制社会”或“地主社会”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与经济之统一的标准,自秦迄清中国社会性质实际上是皇权官僚专制社会。  相似文献   
76.
从国家视角反思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衰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社会经济的兴衰关键取决于国家是否能够在意识形态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提供有效率的产权激励。而在我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演进历程中,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其政治统治的目的出发,扭曲社会意识形态,并通过制度创新不断侵蚀个人产权来攫取财富,最终在国家、产权、意识形态三者之间没有建立起良性的互动关系,导致封建社会经济的衰退。  相似文献   
77.
马克思反对封建制度政治暴政的精神自由论 ,萌发于 1 836年就读柏林大学时期 ,形成于 1 842~ 1 844年。当时柏林大学不仅学习气氛浓厚 ,而且在思想学术领域都处领先地位。如“青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的对垒 ,就促进了思想运动的发展。在黑格尔去世之后 ,德国哲学界明显呈现出两种对立的派别 ,“青年黑格尔派”对专制统治深恶痛绝 ,他们渴望民主政治 ,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民主力量。而“老年黑格尔派”则拥护专制政权 ,支持普鲁士专制政府的专制统治。马克思成为“青年黑格尔派”的中坚力量 ,更多地吸收了该派的民主思想成分 ,为他在 1 842~ 1 844年的反对封建制度政治暴政的精神自由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崔红 《理论界》2005,(1):84-84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阐了他成熟的革命功利主义思想:唯物主义并不一般地反对利主义,但是反对封建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利主义,反对那种口头上反对功利主义,实际抱着最自私最视的功利主义的伪善者,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义。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这是…  相似文献   
79.
鲁迅对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的精神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齐鲁学刊》2005,(5):101-103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挖掘最深的作家。在对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进行猛烈而全方位的抨击时,他非常注重在批判对象的思想与精神深处进行发掘。其对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的精神阐释的深刻性在于:不但惊醒了世人,而且昭示了后人,为后来者的探索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80.
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现代化过程 ,在世界范围内表现为异质的社会形态同质化的过程。不论中国还是西方在现代化过程中都受到专制主义的影响。通过从历史演进轨迹、政治制度和权力分配格局、治国方略、意识形态控制、经济基础、社会形态的发展趋向等六个方面对中西方封建专制主义历史形态相异点的比较 ,以期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