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4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82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77篇
人才学   5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25篇
理论方法论   193篇
综合类   4240篇
社会学   298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基于汉语大量的语料事实,文章对汉语“数量范围”的内涵及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认为,汉语“数量范围”除了有常见的表达式外,还具有多种标记词,这些标记词有的可以“对”用,有的可以“叠”用,标记词的“对”用使范围更加具体明确,而“叠”用则对范围起到了确认或强调作用。  相似文献   
992.
《鸿雪楼词》创作于沈善宝三十岁之前,是其前期生活和文学活动的集中体现。《鸿雪楼词》蕴含了以“愁”为核心的四重情感体验:一、经营家计的愁苦:既要售卖书画维持家计、积攒资金归葬亲人,又要劳心兄弟反目的家庭人事,再加上病魔的折磨,以上生活种种构成了《鸿雪楼词》的愁苦体验。二、亲友苦别的离愁:亲友的生离和与妹妹、母亲、业师、弟弟的死别,成了《鸿雪楼词》的离愁体验。三、壮志未酬的愁怨:父仇未报及满怀壮志无法施展的苦闷和憾恨构成了《鸿雪楼词》的愁恨体验。四、异乡飘零的乡愁:三次离乡的经历成就了《鸿雪楼词》的乡愁体验。  相似文献   
993.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第一次从指称的角度将专名与摹状词区别开来。斯特劳森不仅是第一个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提出系统批评的人,而且也是第一个提出根据“语境”来确定摹状词的指称的人。唐奈兰的限定摹状词理论的根本特点在于他比斯特劳森更加彻底地贯彻了“语境”原则,认为语境从根本上决定着摹状词是起指称作用还是仅仅起归属作用。这意味着象罗素那样把某个语句从它的使用语境中孤立出来进行语义分析和逻辑分析的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994.
于东新 《求是学刊》2012,39(2):119-123
全真道士词代表了金词之别宗,呈现出独特风貌:第一,创作方式互渗.其词具诗教之旨,创作上使用“诗人句法”,写出许多杂体词.第二,文体功能互渗.“以词喻道”,使得词在功能的选择上由“聊佐清欢”融进了“丹灶仙霞”,具体就是以词述心境、以词明道义、以词劝世人.第三,审美风格雅俗互渗.在以杂体入词、注重雅化的同时,又借鉴市井乡村的俗谣俚曲,吸收民间口语俗语,使词风雅俗互渗并存.全真道士词的俗化,也成为元曲登上文学史舞台的别样前奏.  相似文献   
995.
王慧敏 《求是学刊》2012,39(2):130-134
作为一位才情卓越的女词人,吕碧城根植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沃土之中,步武前贤,转益多师,无论是绵延两千余年的楚骚诗歌传统,或者晚唐二李新奇幽冷、朦胧感伤的诗歌风格,还是南宋以后日益精致典丽的雅化之词,都成为吕碧城在词之创作中借鉴取法的对象.她根据个人气质以及审美趣味对前人的优秀成果有选择地加以吸收融化,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典雅流丽、幽僻隽永的艺术个性.通过对吕碧城词学渊源的系统考辨,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把握吕碧城词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96.
梅华 《唐都学刊》2012,28(6):96-99
苏、黄诸人"以诗为词"自北宋以来已成为共识,但黄庭坚的"以诗为词"则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在理论上,与苏轼认为词是"诗之苗裔"不同,他注重以学问为词;在实践上由于受到其诗学理论的影响,他更注重用诗歌的创作手法来写词,即"寓诗人句法入词"。故对黄庭坚"以诗为词"的正确认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破体"、"立体"两种文体观,从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清词流派的发展多以建构统序为依托,浙西、常州两派尤谙此道。然而向来被视为浙派三宗之一的郭麐,无论理论与创作,还是生平与师承,都无强烈的浙派印记,本质上只是一位力图以"性灵"思想来扭转风尚的布衣词人。是后来亲近常派的蒋敦复出于批判的需要才将郭麐归入了浙西词统,再经谭献等人强化。这种以郭麐续接朱、厉而构成的浙派统序得以确立,并成为一种较为强势的词学话语,其后果之一是导致郭麐的词史地位在常州词派占据上风的晚清词坛一落千丈。今人又将郭麐列为后期浙派的代表词人加以表彰,并以"改革者"的头衔来消弭因他对浙派的批判所产生的矛盾。这种研究思路实质上是对这一统序的延伸。  相似文献   
998.
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史研究专家,也是20世纪词学现代化进程中一位重要的词学研究者。他在一系列的词学著述中,对词的起源、词史分期及词派等唐宋词研究的关键问题作出了精彩的阐释。在民国时期新旧词学并存却又相反相成的时代背景下,他是新派中颇有特色的词学家:既具有新派的学术眼光和研究方法,又重视旧派所传承的文献基础。从某种角度看,他是一位兼具新旧两派优长的词学家。  相似文献   
999.
在英雄志士动辄得咎的时代,咏物词为辛稼轩表达难以直言的情感提供了依托,他将家国情感和英雄意志写入咏物词中,扩大了词作的情志内涵,增强了现实性,其中情与物关系的处理表现出强烈的艺术个性.具体表现为选取花卉、岩泉、雪月、器物等人文物象,注入历史文化内涵和性情襟怀.采取基形传神、赋体铺陈和新誓言语等手段,赋予豪杰的精神气质.通过拟人、移情、想象、比喻等方式将自身放顿在词中,赋予物象以个人的品格,更与人格化的物象产生了情感的交流和对话,这是稼轩咏物词的创新之处.辛稼轩咏物词将生动物象与深厚情意相结合,展现出由男子汉阳刚之气汇集而成的格调全新的咏物风貌.  相似文献   
1000.
雁立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 真教生死相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