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0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R·L·斯坦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1943年,大学毕业后长期担任一家儿童幽默杂志的编辑和主笔,创作了许多颇受小读者欢迎的儿童幽默作品。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由130多部作品组成的“鸡皮疙瘩系列”,就出自他的手笔。  相似文献   
162.
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对小说的阐释出发 ,结合语源学、目录分类学的分析 ,阐明了“小说家”的内涵。同时 ,通过《汉志》小说家的著录、遗文及先秦、汉代相关资料的分析 ,指明“小说”作为一种文类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规定性。最后 ,简略分析了《汉志》小说家的内涵和指称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3.
"诸子略·小说家"在《汉书·艺文志》中是一个学术概念。但"小说家"作为学说,并不具有统一成熟的思想倾向;"小说"作为汉代藏书之一类,也似乎是包罗万象的大杂烩。从《汉志》"小说家"依附于道家而又儒、道、方士文化杂糅的现象,考察出其所谓"小说"是汉代黄老之学和新儒学影响下的产物,是汉代大规模制度、文化建设催生的不合经艺之作。  相似文献   
164.
我与叶梅相识很久了。在我的印象里,叶梅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然而,这一回,叶梅送我的却不是小说,而是一本由蒋子龙作序的散文集:《我的西兰卡普》。不怕叶梅骂我,初拿到这本书,我心淡然。小说家写散文是常有的事,但那常常是他  相似文献   
165.
民国初年,《中华妇女界》与《妇女杂志》先后刊出两篇《女小说家》,主要译者为包天笑与周瘦鹃,皆为通俗小说界的代表人物。他们以不同的翻译策略塑造了两个形象相异的西方女小说家形象,内里蕴含了对女性写作小说的赞同或否定态度。将两篇小说还原到文学生产的历史现场,可以复原当时小说场域中的嘈杂声音及其相应支点。两篇小说表面看似对立,但却存在着深层的文本的"复义"与参与的"互文",呈现出两位译者对古今中西文化资源的权衡博弈与参差挪用。借此,可以使"鸳鸯蝴蝶派"的翻译小说从单一的文学评价的层面解放,揭示其在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上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66.
有位说话喜欢拐弯抹角的小说家,一日出其不意地返家,女佣向他打招呼。"你在找你太太吗?先生。""是的,"他又画蛇添足地回答,"我在找我最要好的朋友和最苛刻的  相似文献   
167.
20世纪初中国女性文学四大作家群体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第一个二十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西学东渐,女权运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女子教育、女性报刊茁壮成长,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女性文学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出现了四大作家群体:即女性小说家群、女性翻译文学家群、女性政论文学家群和南社女性作家群,并具有新的特点:一是创造主体由闺秀嬗变为第一代知识女性;二是文体选择主体意识的强化;三是审美范围的扩大、思想意蕴的深化和艺术上对西方小说的模拟。  相似文献   
168.
张毅汉是清末民初重要的小说家,然而目前对于他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阶段。通过探考张毅汉生平与创作情况,得出如下结论:张毅汉与张其讱为同一个人;包天笑是小说家张毅汉的提携者和合作者,对张毅汉的小说生涯发生过重要影响。但除包天笑外,张毅汉与鸳鸯蝴蝶派几乎没有任何关系。20年代以后,张毅汉开始投身于教育事业,先后在上海广肇公学和粤东中学担任教师。1950年可能因哮喘病发作在香港去世。  相似文献   
169.
崔博 《云梦学刊》2008,29(1):96-100
历史小说家的创作始终贯穿着激情和理性的矛盾.对于唐浩明而言,这一矛盾贯穿于其创作活动的开展、价值指向与观念构建之中,并融合了独特的时代蕴涵与个体追求.  相似文献   
170.
清华简《耆夜》既不是所谓西周史官严肃的"记言记事",也不是战国儒士对于古文献的"编纂整理",而是一篇具备古小说文体特征及其要素的战国时期古小说。在清华简《耆夜》文体属性得到确定的前提下,从文学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就可以解决史学界、古典文献学界对其产生的诸如真伪、写作年代等一些争议。同时,清华简《耆夜》中古小说家"拟古诗"的发现也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与意义,既揭示了古小说家在小说创作过程中"用诗"辅助叙事的文学现象,也填补了战国散文时代诸子在"诗"创作方面存在的空白,还表明了在官学时代"诗"的生产方式结束之后私学时代"诗"的个人自由创作方式的开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