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0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81.
《新天地》2011,(10)
有一次,一个又高又瘦的客人去拜访小说家赫维斯,看他胖乎乎的模样,便说:如果我像您这么胖的话,我一定没有生活的勇气,非上吊不可!赫维斯笑着回答:我如果接受您的建议上吊的话,一定会用您当绳子的。  相似文献   
182.
方舟子 《现代交际》2007,(10):59-61
1853年,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出版长篇小说《荒凉山庄》,里面有一个名叫克鲁克的邪恶酒徒,最后自燃而死,狄更斯以此象征社会邪恶终将自我毁灭:"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以任何名字称呼这种死亡,将它归咎于某个人,或声称你可以如何避免,但是它一样是永远的死亡——与  相似文献   
183.
小说创作是思维的产物,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思维方式影响到小说形式古代循环轮回的思维方式,勾勒出线性、圆形的小说叙述形式;"五四"后的发散思维方式,引发了小说家对多元表现形式的探寻与创新;当代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则导致了互文小说、超文本链接等新型的小说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4.
作为上海籍的作家,滕肖澜自然而然地将笔触落在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但她并没有着眼于光怪陆离的上海滩,却把目光放在了上海普通百姓的寻常生活,抑或是外来打工者在上海的艰苦与辛酸,是"从柴米油盐中渗出的温情、鸡零狗碎里流露的惬意"。[1]这些温情脉脉的日常生活,让她的小说在风格上更趋于和缓与温馨。滕肖澜善于从琐碎中发现精致,从平凡中发现真诚,从这  相似文献   
185.
救命的旗帜     
一个敏感的少女,在遭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后,离开了繁华的都市,离开了柏林的歌剧院,离开了马德里的五光十色,来到了黄沙滚滚、风声呜咽的撒哈拉沙漠。这是看破红尘,像“文艺”小说家所钟爱的那样,还是怎的?  相似文献   
186.
张毅汉是清末民初重要的小说家,然而目前对于他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阶段。通过探考张毅汉生平与创作情况,得出如下结论:张毅汉与张其讱为同一个人;包天笑是小说家张毅汉的提携者和合作者,对张毅汉的小说生涯发生过重要影响。但除包天笑外,张毅汉与鸳鸯蝴蝶派几乎没有任何关系。20年代以后,张毅汉开始投身于教育事业,先后在上海广肇公学和粤东中学担任教师。1950年可能因哮喘病发作在香港去世。  相似文献   
187.
20世纪初中国女性文学四大作家群体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第一个二十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西学东渐,女权运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女子教育、女性报刊茁壮成长,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女性文学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出现了四大作家群体:即女性小说家群、女性翻译文学家群、女性政论文学家群和南社女性作家群,并具有新的特点:一是创造主体由闺秀嬗变为第一代知识女性;二是文体选择主体意识的强化;三是审美范围的扩大、思想意蕴的深化和艺术上对西方小说的模拟。  相似文献   
188.
有位说话喜欢拐弯抹角的小说家,一日出其不意地返家,女佣向他打招呼。"你在找你太太吗?先生。""是的,"他又画蛇添足地回答,"我在找我最要好的朋友和最苛刻的  相似文献   
189.
崔博 《云梦学刊》2008,29(1):96-100
历史小说家的创作始终贯穿着激情和理性的矛盾.对于唐浩明而言,这一矛盾贯穿于其创作活动的开展、价值指向与观念构建之中,并融合了独特的时代蕴涵与个体追求.  相似文献   
190.
清华简《耆夜》既不是所谓西周史官严肃的"记言记事",也不是战国儒士对于古文献的"编纂整理",而是一篇具备古小说文体特征及其要素的战国时期古小说。在清华简《耆夜》文体属性得到确定的前提下,从文学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就可以解决史学界、古典文献学界对其产生的诸如真伪、写作年代等一些争议。同时,清华简《耆夜》中古小说家"拟古诗"的发现也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与意义,既揭示了古小说家在小说创作过程中"用诗"辅助叙事的文学现象,也填补了战国散文时代诸子在"诗"创作方面存在的空白,还表明了在官学时代"诗"的生产方式结束之后私学时代"诗"的个人自由创作方式的开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