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尺牍最初以公文的形式存在,早期主要流存在具有"记言"档案性质的《尚书》中,后出现在具有"属辞比事"性质的《左传》《史记· 列传》等私家撰述中,且私书有所增加.汉魏以来文体变革,类目体系不断完善,加之尺牍应用化与寒庶文人的社会需要,尺牍文献入集条件已然成熟.唐宋以来,尺牍文献在走向专集化、著述化的同时,亦借助日用类书的发展实现了日用化、大众化,反映了唐宋社会变革的面貌.从尺牍文献的流传脉络来考察《中州启札》在著录书目中从子部类书、杂文再到集部总集类的演变,可以发现其经历了从日用到专集的性质转化.这种转化折射出元及明前期儒学边缘化、儒士下沉的现实,亦反映出明中叶以来儒学复兴的历程,以及国家意识形态强化之特征.  相似文献   
12.
自拙编《袁枚全集》问世后,学界不断有袁枚集外诗文发现。笔者除了已发现袁枚《乾隆庚午、辛未、壬申手稿》、手抄稿《记游册(日记)》外,又发现了一些袁枚零散集外诗文,并陆续公布过。兹再公布新发现的九通袁枚集外尺牍,以弥补《袁枚全集》的不足,并作为《袁枚全集新编》的增添内容以飨读者,推动袁枚研究向前发展。这九篇新发现的集外尺牍分别为:《与树堂书》、《与鳌公书》、《与胡书巢书》、《与璞斋三世兄书》、《谢奇丽川方伯赐裘》、《贺李香林河帅调河东》、《答赵味辛》、《与汪顺哉世妹》、《与晓园太守书》。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以为元祐时期是苏轼创作的潜沉期,故而忽略了对这一时期苏轼创作心态的研究。文章从便于真情流露的尺牍文着手,探究苏轼此一时期在忧谗畏讥的背景下创作心态的复杂及改变,并由此引发的艺术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王羲之的《兰亭序》无疑是一座历史的丰碑。然而 ,王羲之的尺牍书法不可不提。其精美洒脱、情真意切的真实反映出书圣的内心世界和流美自然的书风。其中《丧乱帖》更为接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 ,右军的雄强风骨在其点画间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出来 ,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其书法由行入草的完整表现过程。  相似文献   
15.
袁枚不仅是著名诗人,亦是著名的古文家。古文中文学性较强的有人物传记散文、自然山水散文、抒怀散文与尺牍。传记散文写人性格鲜明,记事选材得当;山水散文多将山水性灵化,且重刻画山水各自的特征;抒情散文表现真情至性,抒情多与叙事相结合。尺牍短小精悍,表现个性灵活自由。袁枚散文的创作成就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6.
韩蕊 《北方论丛》2007,(1):32-34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传统文人尺牍逐渐式微,现代文人一方面以各种方式对其表现出执著的尺牍情结;另一方面,他们又顺势将代之而起的书信与文学联姻,促成了传统尺牍的现代转型,文学书信焕然一新,书信文学成为新宠。从对当时传统尺牍解构的考察入手,可以揭示文人尺牍情结在这一转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以及此转型给文学创作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书信在古代有尺牍、书札等多种称谓,学者历来对其均有所评述.郑逸梅有民国“补白大王”之誉,一生潜心著述,其关于尺牍之连载作品《尺牍丛话》有增知、存史、博闻、怡情等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宋懋澄是晚明尺牍巨子.他对晚明尺牍小品的兴起与发展均有开山之功.从内容方面看,其尺牍小品明显体现于三个方面:宗教哲理的思辨和调适、摆脱羁绁的努力与挣扎、狂夫之狂的追摹与自恋.宋懋澄的尺牍小品,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是深具"晚明习气"的文学典范.  相似文献   
19.
罗紫鹏 《理论界》2014,(10):139-142
民国初年各类书信尺牍的出版一度高涨,而其中的艳情尺牍因其骈四俪六的绮艳文风尤为一时风尚,特别是以徐枕亚等人为代表的旧派小说家陆续发表的一些"创作型"、"代言体"书牍,在一笔操办往复书信的过程中,竟使其具有了小说的情节和架构,具有了类似于《玉梨魂》一派写情小说的特点。然而到底是此类艳情尺牍的创作和出版催生了《玉梨魂》一类兼具书信体特点的小说的出现,还是民初《玉梨魂》等写情小说的流行刺激了艳情尺牍的出版和流行呢?笔者通过比较明清以来言情小说的基本情况,认为尺牍在小说中的运用一直存在,民初艳情尺牍的出版和风行应该是源自于写情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初文人借助尺牍实现了社会信息的传布与交流、学术资源的整合重组与文化资源的共享。文人群体运用收藏、刊刻等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实现其传播角色。文人尺牍的传播不仅受到当时朝廷的文化政策等政治环境的制约,还受到文人本人的品节、社会地位以及尺牍本身学术价值的影响。无论从尺牍的创作还是从尺牍的结集出版,都可以看到尺牍的媒介特性。文人尺牍的传播首先诉诸文学的形式,收藏与出版的"著作化"也是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