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6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312篇
社会学   153篇
统计学   1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收藏,特别是艺术收藏。归根结底应该是件文雅的事隋。传统中的文雅耻于谈钱,所以“只可自恰悦不堪持赠君”。现代拍卖行业兴起,资本掌控一切,文雅必须由经济来埋单。然而一切事物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容易乘着热情冲过头,于是我们看到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最近十年逐渐成为资本角逐的游戏,既不文又不雅,与收藏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252.
《红楼梦》中的妙玉是极其特殊的人物,曹雪芹是按中国典型的文人雅士来创作妙玉的,在妙玉身上少有闺阁气息而多文人雅风,曹雪芹通过玉、梅、茶塑造一位崇尚自然、高洁白恃、不拘礼俗、自由放任、我行我素、落拓不羁的名士形象。  相似文献   
253.
通感,即把视、听、嗅、味和触觉等通过艺术的联想和想像而相互移借、融合与贯通。茶文化典籍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为研究通感提供了很好的语料。品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和享受,人们在品鉴佳茗时观茶色、察其声、闻茶香、品其味,心无杂念、和谐宁谧,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同时都直接参与其中,而生理学上人的五官又是相通的,因此,无论是在茶诗这样的诗歌体裁中还是《续茶经》这样的描述性文体中,都不乏应用通感手法的佳句。该文以《茶诗三百首》和《续茶经》为研究语料,在搜集和统计数据后对其中的通感现象进行分类,并对如何翻译好这些茶典籍中既是生理或心理现象又是语言或文化现象的通感进行了探讨,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254.
清代及民国时期是浙江茶叶经济大起大落的关键时期。受茶叶外销的刺激,浙江形成了散布产区、较为广阔的茶叶初级市场。产区所产茶叶集中到初级市场后,再汇集到宁波、杭州、温州三大茶埠。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浙江茶叶经济无论是茶叶生产、茶叶初级市场,还是出口茶埠,最终均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255.
云南是世界茶源中心和茶的重要发祥地,古代濮人,即今天云南的布朗族、德昂族、佤族先民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并加以利用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早驯化、栽培和种植茶的民族.云南从诸葛亮南征时开始发展茶园,从唐代至民国的一千多年里,茶叶始终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对外输出的大宗商品,极大地促进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云南边疆多元民族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56.
如今,茶文化再度兴起,我们研究茶文化的内涵对于茶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上,禅宗的介入是个重要事件,茶以禅为道,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代表性形式。在茶禅相遇之前,开悟禅道一直是个难题,直到茶禅一味,禅以生活化的指向别开生面,茶文化也因此源起。茶禅一味的本质在于茶建构起了一个禅意的世界,以促进人发展出自身的力量来确立自身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7.
《东岳论丛》2016,(7):148-156
一直以来,一些日本学者对"侘"字的"人在宅中"的意义缺乏理解,甚至将"侘"字误写为"佗"字,妨碍了对其美学内涵的有效阐释。日本固有名词"わび"(wabi)本来是指一种孤独凄凉的生活状态,后来受中国语言文化的启发影响,用"侘"这个汉字来标记,并从"侘"字的"人在宅中"的会意性,而引申出"屋人""侘人""侘住"等词,指的是在离群素居中体味和享受自由孤寂。在日本茶道"侘茶"中,"侘"不仅指独处时消受孤寂,也指在人际交往中仍能感受并且享受孤寂。"侘茶"是一种不带功利目的、以茶会友、参禅悟道、修心养性的美学仪式和审美过程,"侘茶"的"和、敬、清、寂"四字经,最终是要由"侘"而达于"寂",故而我们可以将"侘"与"寂"合璧,称为"侘寂",使其超越社会伦理学的范畴而成为一个茶道美学概念。  相似文献   
258.
宋代茶法以专卖制为主.专卖利益是依靠政府对茶叶生产流通的部分环节实行直接或间接的独占来保障的.为实现独占,必须对茶叶的营销进行严格控制管理,防止私贩.因而私茶法是决定茶法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茶法内容不同,出现私茶的方式也不同,私茶法的内容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259.
论明清时期的茶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茶叶政策的特点是既有唐宋以来茶政的传承性,又有其在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后出现的变异性。导致明清时期茶叶政策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当政府控制力减弱、茶禁松弛而无法维持掠夺性的茶马贸易时,封建政府便只好借助商人的力量运茶输边,如此更加削弱了官府对茶叶的垄断,茶商势力乘机而起。而明清茶叶课税的递减,也反映了这种因社会经济发展而导致的官府垄断削弱、自由贸易兴盛的趋势  相似文献   
260.
民俗,是古代社会风情的“活化石”。岳阳等地民间茶俗中的川芎茶、椒子茶,与屈原作品有着明显的联系。屈原作品中的香木“江离”,就是“川芎”;而屈原作品中的“椒”,似乎就是“茶椒子”。此茶俗在长江中游两岸,似只有岳阳等地才有。是屈原流放江南期间,晚年寓居此地,喝惯了这些茶,便把它们写入了诗中;还是岳阳一带人民,为纪念屈原而把其喜爱并写入诗中的香木加入茶中,久饮而成习的呢?似都可以作为《离骚》等作品作于此地或其附近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