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0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26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舞台上突然出现了一批自称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神秘人物。这些现代巫觋披着宗教与科学的外衣,大肆宣扬巫术迷信,掀起一股反科学风文明的逆流,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巫术迷信现象对照分析,当代巫术迷信主要表现出以下十种特征:否定现代医学和现代医疗手段;积极兜售传统文化中的神秘主义内容;无限夸大气功的作用;无限夸大精神力量的作用;宣扬“特异功能”;宣扬“万物有灵”;宣扬“命理”观念和算命术;宣扬超经验超理性的神秘预测方法;鼓吹修成“超人”的人生目标;自我神化。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识别当代巫术迷信,从而对现代巫觋的欺骗活动自觉地予以防范和抵制。  相似文献   
152.
元代的巫觋与巫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大江南北普遍存在巫觋信仰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此风更盛。当时所谓“淫祠”、“妖祠” ,大多与巫觋信仰有关。巫觋被认为有治病的功能 ,且能预测未来 ,是人与鬼神之间的沟通者;又能施行厌镇、蛊毒、采生等巫术 ,致人于死。汉族地区盛行的算命、相面、占卜等活动 ,都与巫术有关。巫觋在元代社会中影响颇大 ,但亦有人持怀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3.
傈僳族社会生活中的巫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傈僳族巫术文化的内容和方式,也阐释了傈僳族普遍信仰的“尼”的实质———原始初民的万物有灵崇拜。简要地介绍了“尼”教的组织构成,并以实例解释了法术和医术,它既有迷信的外衣也有科学的内涵。指出把“尼”译为鬼或译为神都是错误的,“尼”非鬼,也并非是所谓的“封建迷信”。今天它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价值观念。“尼”、“巫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民族精神。我们应该克服“左”的认识,为“尼”正名,正确对待巫术文化  相似文献   
154.
王梵志出生传奇的来源,一直是历辈学者在研究王梵志时寻思深究的重点。本文归纳了前辈诸方家的创获,在细致分析王梵志三则出生传奇资料的基础上,论证了传奇是在中华传统感生神话的大背景下,植根于原始的巫术信仰,又深受中华传统医术和佛教文化影响形成的观点,并解决了传奇资料中的数处疑难。  相似文献   
155.
论巫文化的艺术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艺术起源是巫术说的基础上,论述原始艺术装饰纹样的两个层面:自然仿生形与几何形纹样。从中可以了解到原始巫术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及装饰纹样艺术形态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6.
放蛊这种黑巫术,是中国古老的民间方术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历代屡禁不止;至今也还有人相信它,或者对之心存疑虑。为了抵御放蛊巫术的侵害,在民间出现了许多防蛊治蛊的方法,形成了一些民俗。其实,什么是蛊,如何放蛊,许多相信蛊术的人心里并不明白。本文指出,放蛊巫术的盛衰与经济文化的盛衰恰成反比,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放蛊巫术逐步衰落并最终将完全彻底地成为历史的陈迹。  相似文献   
157.
含有“标记于门而禳解灾难”情节的民间故事在文中被归纳、命名为“灾难禳解”故事。对这类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与表达功能的分析表明 ,“标记于门”是门祭巫术的遗存 ,由巫术到习俗的变迁 ,反映出人类应对灾难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变化轨迹 ;灾难禳解类型的民间故事便以非历史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对自身行为的解释渐趋逻辑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8.
刘国勇 《民族学刊》2021,12(5):92-98, 117
肇自三星堆的“巴蜀符号”主要是由古蜀王国以蜀王为首的巫师集团带领西南族群集体创造的具有巫术意义的符号,反映了西南夷各族群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尤其是与祭祀活动或王权紧密联系的部分符号,彰显出族群独有的心灵世界。巴蜀符号一部分是象形符号,另一部分已演变为抽象的指示符号,有着浓厚的巫术意味。巴蜀符号的形神及书写方式被道教采纳和承袭,通过将其融入道教的文字符或云箓之中,存活于丰富多彩的民间巫术土壤之间,赋予了巴蜀符号新的形式与内涵。  相似文献   
159.
基于第一手的田野调查资料,原创性地深描了菲律宾山地原住民族阿拉安人的英雄史诗与巫术治疗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阿拉安人以及《伦皮恩传奇》史诗的情节;然后分析该史诗是如何在阿拉安社会中与巫术治疗紧密结合在一起,借助于史诗吟唱等仪式操作,最终达到治疗病患、祓除灾祸的目的 .史诗被融入巫术仪式的种种操作中,通过吟唱史诗达到赞颂神灵的目的 ,为巫术仪式提供了神圣的权威和历史的溯源,从而发挥了广义上治疗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0.
中国古文明的起源方式与发展过程与西方古文明有许多相异之处。西方文明起源于铜器时代,中国文明起源于玉器时代;西方文明起源于城市革命,中国文明起源于巫术改革;西方文明起源表现为地缘管理代替血缘管理的革新模式,中国文明起源表现为血缘管理依然延续的维新模式。西方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先后断裂了,中国文明则绵延至今。中国学者应当建构符合中国实际的文明理论,书写自己的文明发展史。这其中既要对传世文献重要历史信息的重新发现与估价,更应充分利用考古新资料,弥补有关空白,还应认真总结中外学者研究中国文明史的成功经验与已有成果。理想的中国文明史,应该有中国材料的基础、民族精神的灵魂,还有世界文明史的视野、人类未来发展的眼光。最终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