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40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文化合力与理性超越——浅论萧乾小说创作与京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乾的小说创作受到了京海文化的共同影响。本文阐述了萧乾与京派、沈从文和巴金的关系及所受的影响,重在阐明萧乾对这两种文化的吸收、融合与再创。  相似文献   
142.
通过对张爱玲以封建宗法家族为题材的小说的分析,以及与鲁迅、巴金的相关比较,阐述了张爱玲小说在反封建主题方面所达到的深度、力度,以及她不同于新文学主流作家的注重揭示宗法制度和旧文化如何造成人性扭曲,养成人性恶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43.
《寒夜》作为巴金民主主义时期小说创作的压台之作 ,体现了作者更成熟的创作风格和对社会更清晰更多理性色彩的把握。《寒夜》不仅让人们看到了黑暗如何扼杀理想 ,扼杀人性 ,扼杀善良的生命 ;巴金更以其犀利的笔触 ,刻画了一位挣扎于精神与物质、现代与传统、理想与现实种种矛盾交织之中的时代女性曾树生 ,体现了社会黑暗与光明、朽烂与变革交战特定时代中国女性的特定形象 ,具有深广的内涵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4.
145.
以《家》的演出史作为切入点,考察了《家》的接受情况。演出往往呼应着时代的诉求,解放前《家》的版本中着重强调其"表达"和"抗争"的时效,解放后的版本则更加沉静而诗意化,"体味"人生成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6.
巴金的散文集《旅途随笔》是继《海行杂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游记随笔集,它记述了发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场旅行。这一系列文本特别呈现了当时广州、香港等城市的空间形态、历史风貌和民众生态,勾勒出半殖民地时代中国社会的风情画。在这一系列游记文本中,巴金由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友情、城市、人性、艺术等主题,使这一旅行具有文学和文化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47.
杜运燮在西南联大求学时通过同学萧珊与巴金相识,之后三人之间的友谊持续了六十余年。目前学界对杜运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作品方面,对他个人的研究较少。根据巴金故居整理出的相关藏书和已出版的巴金书信、日记以及杜运燮书信等,分为三个时间段,从更长的时间跨度和大的维度,对三人相识、相交的事实进行梳理和分析,追寻历史细节,以期对杜运燮个人的研究能有所补充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8.
巴金创作始终探索的是"怎样做人"的大问题,<随想录>更是以"人"为中心,既通过反思"文革"呼喊人的尊严与权利,又通过自审自剖宣示"独立思考"、"敢讲真话"对于避免"文革"重演、堂堂正正"做人"具有现实意义.继续"大反封建"、"为理想献身",以及"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等主张,都是巴金百年人生经验的科学总结,为丰富现代人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9.
永远的巴金     
《四川省情》2005,(11):26-26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靠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巴金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  相似文献   
150.
在中国文化的文本中,一切有关"家"的叙述无不先天地隐喻着关于中国社会和政治以及中国文化精神的某些基本事实.巴金的《家》以新文化伦理为参照,准确地把握了整个家庭生活和时代生活的内在联系,艺术地展示了"五四"时期新旧文化嬗变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