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39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序成文既是巴金著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理解、研究巴金的一个重要向度,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者将其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研究.对巴金而言,序跋文中的自我诠释是他与读者交流、对话的重要方式之一,从中可以窥见其美学追求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对"真实"的强调,将取材于时代生活的文本的"真实"转化为写作心态的情感"真诚",从而获得与读者情感的共鸣;二是对"温暖"的渲染,"给读者温暖"既是巴金开始文学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又是巴金文学创作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92.
“五四运动”让巴金开始接触到风起云涌的外部世界。巴金吸收了这一思想大潮中,与自己个性相合的安那其主义,并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自此,他以手中那支译笔,广泛翻译介绍国外的安那其主义思想文献,并为之奉献一生。  相似文献   
93.
王欣 《社科纵横》2007,22(3):111-112
现实战斗精神是巴金小说创作贯穿始终的基本文学精神。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不断丰富。一方面表现为对封建礼教、封建强权、封建专制的战斗以及对个性解放、精神自由的追求,这是现实战斗精神体现在巴金创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一方面表现为对革命理想的热切呼唤、对热血青年革命实践活动的探索与颂扬;另一方面则是暴露黑暗社会中小人物的悲惨命运,笔锋直指国民党反动政权。巴金创作中现实战斗精神的形成是与作家自身经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学尤其是俄国文学的影响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4.
论巴金家庭小说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家庭小说创作成就最高的作家 ,他的《激流三部曲》、《憩园》、《寒夜》等中长篇小说通过对“五四“到抗战时期不同家庭生活的描写 ,从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等不同视角 ,多侧面地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吃人罪恶 ,展示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探索爱情婚姻、家庭及妇女解放等重大社会和人生问题 ,表现出作者反帝反封建的强烈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95.
巴金的《随想录》被誉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座高峰,它所蕴含的人的价值、尊严和人类思想解放等人道主义的主题使得作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随想录》在历史反思与自我省思中重新确认知识分子的启蒙身份,高扬思想解放的启蒙大旗,以"讲真话"这一独特的生命存在方式为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96.
巴金30年代的工人题材创作是在诸多因素相互综合的背景上进行的艺术探索.他在文学创作需要与自身积累不足的夹缝中,艰难地行走在时代与自我、工人与知识分子、"革命"与"文学"之间.其间产生的时代理性的强大规约与作家精神自由之间的和谐与矛盾、文学的功利性需求与自我艺术个性之间的一致与错位,以及无政府主义信仰与时代要求的顺应与违逆等,既为巴金的文学创作增添了表现工人群众阶级斗争的新质,更使巴金的工人题材作品具有丰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7.
我的生命大概不会很长久罢,然而在短暂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灵魂的深处,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盏灯就是友情。我应该感谢它,因为靠了它我才活到现在,而且把旧家庭给我留下的阴影扫除了的也是它。  相似文献   
98.
集生 《山西老年》2013,(9):21-21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电影《英雄儿女》中这首风靡全国的歌曲《英雄赞歌》,其创作和演唱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1952年春天,中国文联组织以巴金为组长的创作组赴朝鲜体验志愿军的生活,准备创作一批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文学作品,巴金选择志愿军某团六连作为体验生活的地点。在七个多月中,他与战士吃住在一起,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到前线采访。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巴金满怀激情地创作了《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英雄的故事》《保卫和平的人们》《明珠和玉姬》等作品。1961年,经过三年酝酿与创作,巴金的中篇  相似文献   
99.
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一个重要母题。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展示了封建大家庭的两重性,体现了巴金小说创作复杂的情感体验,从《家》的解构到《寒夜》的重建,巴金家庭题材小说完成了现代性追求。  相似文献   
100.
唐宋元 《社区》2008,(23):4-5
一个人一生读什么书,往往是他生命轨迹和思想轨迹的反映。作家巴金的读书生活更是如此。巴金一生著书,一生读书,著与读,几乎融为一体。而读先于著,大致可以从他读书的过程看出他思想演变的过程,著作则是其丰硕的结果。对于巴金来说,读书的过程就是思索的过程,思索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过程。读与思,让巴金的思想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读书成就了巴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