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299篇
  免费   3195篇
  国内免费   857篇
管理学   20470篇
劳动科学   1521篇
民族学   2533篇
人才学   3458篇
人口学   952篇
丛书文集   29232篇
理论方法论   6809篇
综合类   62293篇
社会学   11400篇
统计学   4683篇
  2024年   703篇
  2023年   2661篇
  2022年   1791篇
  2021年   2720篇
  2020年   2318篇
  2019年   2660篇
  2018年   1068篇
  2017年   2016篇
  2016年   2781篇
  2015年   4140篇
  2014年   9699篇
  2013年   8096篇
  2012年   9728篇
  2011年   11084篇
  2010年   9935篇
  2009年   10747篇
  2008年   12292篇
  2007年   8476篇
  2006年   6482篇
  2005年   6664篇
  2004年   5544篇
  2003年   4902篇
  2002年   4592篇
  2001年   4256篇
  2000年   3193篇
  1999年   1527篇
  1998年   839篇
  1997年   617篇
  1996年   494篇
  1995年   317篇
  1994年   264篇
  1993年   213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112.
国民核算作为一种国际标准统计体系的制度安排和一种宏观经济统计信息,具备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而属于一种公共品。本文不是中国国民核算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的全面论述,而是从公共品视角对核算模式选择、知识生产和体系构建补充一些认知。研究提出:(1)中国统计改革起点是口径符合物质平衡表范围的产值指标,从未系统实施过物质平衡表体系;中国国民核算模式转换和体系改革是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国民核算实践发展不够平衡,总体上大致处于1953年版至1993年版之间,部分项目达到了SNA 2008年版的水平。(2)中国学者在国民核算领域的学术增加值主要是论证中国核算模式的确立,对SNA的引进和系统、深入解读,SNA的中国化探索;国民核算的知识生产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质量提升,需要学者坚守阵地、贡献智慧,以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国民核算需要"脑书"Handbook进一步研究学理和方法论。(3)SNA自身面临的困局和中国高质量发展,对国民核算提出了要求,通过中国SNA体系的构建路线图,给出了中国SNA体系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3.
社区矫正的工作纳入我国工作机制和司法体制改革中,它是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一项重要的举措,是走向立法重要的实践。对应这个社会管理的创新,如何确立合法的、科学的社区矫正的法律监督,在社区矫正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检察的效能,是当前应当破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4.
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世界已进入“风险社会”时期,关于“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显得更加有意义。“风险社会”的个性化,要求我们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需要结合本国实际国情,具体分析风险社会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及对认识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5.
文章重点梳理了近年来学术界对高校文化育人的背景、概念、功能、途径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述评。近年来针对高校文化育人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研究视野整体性不足、研究时效时代感不强、研究范围狭窄化明显等主要问题应引起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16.
《琼州学院学报》2018,(1):29-33
文化的共生和包容是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基本属性,为双方消解了分歧与误解,文化认同是其共有价值体系的基础。夯实新海丝路的建设其重点在于文化先行,中国和东盟各国必须在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下形成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互为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构建和平、友谊、和谐的中国-东盟关系,最终达成与新海丝路沿线各国的利益交融,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中国-东盟区域长治久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7.
为明确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效应,首先梳理了要素扭曲对环境影响的理论机制并提出相应假说,然后估算了省际资本、劳动要素的扭曲程度以及两者间相对配置状况,最后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要素市场扭曲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要素市场扭曲对环境污染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且要素间的扭曲相对程度增加也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进一步分析发现,要素扭曲对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类型区域间存在差异,同时人均收入等地区特征变量能够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8.
119.
近年来,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逐渐走向科学化与标准化,综合素质评估无疑在长期政策推进和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实际上对其有效性、可靠性和公平性还有很多疑问。对于一些学校来说,还存在着对评价方法的深层认知和深刻理解的不足,在学生学业水平档案形成方面缺乏体系化的管理。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必须从根本做起,注重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与档案形成。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评价值趋势,改变教育方向。第二,建立科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指标体系,综合、科学、合理地进行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0.
自20世纪以来,西方关于真之理论的观点大概出现了三次转向:第一次出现在20世纪初期,伴随着哲学领域的本体论转向而出现.这一时期,真出现在形而上学、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等哲学理论中,真与判断理论相互联系,真成为哲学约定的副产品.第二次出现在20世纪中期,伴随着哲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而出现.这一时期,关于真之理论的讨论主要围绕真谓词的使用和意义来展开.第三次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对"何为真之本质?"这一问题的讨论尤为激烈,并且对"真"的讨论不再关注语言分析的方法,而是关注"真的"一词的日常表现,关于真之理论的讨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在当代,真之理论根据哲学研究主题的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总体而言,当代真之理论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