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城市化与工业化导致失地农民群体出现,其通过获得城市户口、进入城市等方式转变为城市居民,但心理意识、思想观念仍表现为农民意识。在对学术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合肥市JLY小区回迁农民的调查资料分析,认为当前失地农民的市民意识普遍较为薄弱,表现为缺乏必要的城市认同意识,没有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文化更新意识普遍淡薄。运用文化堕距理论、结构主义理论分析失地农民市民意识薄弱的原因,认为作为非物质文化的市民意识变迁相对滞后于物质文化的变迁,城乡二元对立惯性作用带来的城乡居民二元对立心理意识的持续存在导致了失地农民市民意识的淡薄。提出从增强失地农民自身的主体认同性及加强政府部门的作用来培育失地农民的市民意识,指出精神文化城市化对于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
李渔的叙事美学中体现者强烈的市民意识,建构了以接受者为核心的美学理论体系。在叙事的选材上提倡“人情物理”;叙事风格上崇尚“机趣”;结构上重视故事情节的线性叙述。李渔的叙事美学注重接受者对作品的审美认同,强调接受者的审美参与,对叙事文学的发展既有理论的指导作用,又有实践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纪廷许 《日本学刊》2003,(3):90-104
20世纪 90年代日本大众意识的内向化在东西方冷战体制及泡沫经济崩溃的背景下产生 ,而阪神大地震和奥姆真理教事件对日本大众意识造成巨大冲击 ,说明当代日本的社会结构疲劳已深刻到不得不进行重大改革的程度。针对“国民”的现代西方市民意识的蔓延 ,构成了日本大众意识中十分突出的对现有政党的抵触心理 ,以及对传统官僚体制为主的政治结构、经济关系及利益分配体系的“市民性”反感。“亚文化”现象及搞笑型“民主”又凸显出大众政治意识的流动化与情绪化特征。日本进入了政治文化及大众意识上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24.
由村民意识向市民意识的转变,是村民逐步融入城镇化生活的思想基础,也是农村社会顺利完成向城镇化转型的关键所在。权利意识、独立精神、参政意识以及社会奉献精神,是构成市民意识的基础。本文以城镇化进程中的天津市农村女性为研究对象,从生活状态的变化分析其市民意识的形成过程,探求市民意识建立的有效方法。通过研究发现:1.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地区,存在着与老人同住家庭不多的现象;2.农村女性的受教育水平,与女性就业状况、创业意识及参政意识等方面存在关联性;3.普法宣传讲座在提升农村女性法律意识水平层面有显著成效;4.充实完善的养老制度的建立,可以减轻女性负担,对未来农村女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和谐社会是社会秩序形式上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与多元价值协调整合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体的外在行为方式与主体内心确信和心理认同的高度统一,是社会秩序稳定和社会有序发展的高度统一.市民意识是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权利意识、契约意识、理性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有机统一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培育现代市民意识.  相似文献   
26.
北宋时期的文化冲突与词人的审美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北宋时期词体创作的风格流派的形成与变化,认为北宋是封建政治经济从鼎盛走向没落的时期,也正是中国文学的正统文学与市民文学的盛衰交替的转变期,这对词体创作的影响表现为市民意识与士大夫意识、新兴都市文化与传统士大夫文化的矛盾冲突和融合妥协,并推动了一些词派词风的产生与消长  相似文献   
27.
, 《中国社会导刊》2012,(34):32-32
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下称北京协作者)在长期服务农民工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农民工虽然进入了城市,但并没有融入城市。城乡文化差异的冲撞,对农民工的价值观和社会评价都造成了很多困惑,使其成为流离在城乡间迷失精神归属的边缘群体。  相似文献   
28.
林楠 《决策与信息》2013,(11):217-219
运用面板数据对2003—2011年间山东省十七地市财政在科、教、文、卫四个方面的支出与城镇化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医疗卫生支出对城镇化质量贡献最大,其次是科技支出和教育支出,文化支出与城镇化质量负相关,而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小依次是教育、医疗、科技、文化。原因可能是一方面我国城镇化尚出于加速阶段而未达到较高水平的城镇化,另一方面对城镇化质量的衡量侧重居民物质生活水平而轻视居民精神层次,未能全面的体现出以人为本质的城镇化,因此拓宽城镇化质量内涵纳入市民意识必要而有意义。  相似文献   
29.
失地农民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这些农民的土地因为城市的扩张而被征收,失去土地的农民从过去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失地农民在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他们的精神观念发生了转变,因此,本文着重对失地农民的市民意识培育对策进行分析,以便为积极有效引导失地农民的意识向市民意识转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开发区市场经济的扩张、中产阶层的兴起、社区政治的发展以及契约关系的形成,为增进开发区走向市民社会提供了现实基础;为了加快推进开发区走向市民社会,政府必须作三个方面的改革,即加强培养城市开发区居民的市民意识、革除弊政和法治化及大力发展民间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