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09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70篇
人才学   3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44篇
理论方法论   134篇
综合类   1267篇
社会学   207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经典信度理论和概化理论的计量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计量学的角度分析了经典信度理论和概化理论的局限、错误和无力,并重点揭示了经典理论和概化理论几个方面的问题.经典理论由于采用了相关分析进路,既无力应对多不确定度源的测量情景,也无法较好地满足实践对条件不确定度的要求.概化理论虽然可以同时考虑多个不确定度源,但由于技术上采用了方差分析进路,即使使用得当,也不能够很好地解决条件不确定度问题.  相似文献   
92.
对于具有分红性质的保险产品或是进行了股份制改革的保险公司来说,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其红利策略,使得投保人或股东利益最大化.在实际中,关于个体索赔额分布的信息一般是不能完全得到的.文章研究了具有常量红利界的经典风险模型,利用个体索赔额分布的前几阶矩得到最优红利界的De Vvlder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93.
自19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文学期刊作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大众化的参与力量、经典化的介入力量及学科化的主要力量,紧密地锲入了大陆对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想象与建构过程之中,成为研究"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媒介文本.  相似文献   
94.
后经典叙事学的兴起将叙事研究的视野扩大到各种媒介和各种类型的叙事,当然也包括广告叙事.在后经典叙事学的观照下,以叙事话语分析作为广告批评的路径,可以使广告批评从观感式的批评转向科学性、系统性的分析,并实现形式审美批评与意识形态批评、社会文化批评的结合a叙事话语分析作为广告批评路径将面临对象身份确认问题和叙事碎片化问题.  相似文献   
95.
"戏仿"在当代文学写作中已经由一种创作方法转变成了一种创作原则.特别是现代派文学,更是将创作转向了对文本的戏仿.当代文学创作不单对经典小说,而且试图对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经典文本、文体或文类进行戏仿.戏仿成为了一种颇具颠覆性和创造性的审美类型甚或美学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96.
正陕西师范大学哈宝玉教授著的《伊斯兰教法:经典传统与现代诠释》一书,2011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在占有大量阿拉伯文、英文和中文文献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宗教学研究方法为主,历史学、法学和政治学等相关研究方法为辅,系统地论述了伊斯兰教法的起源、发展和演变,重点探讨了属广义法律范畴的宗教义务和伊斯兰教民法、刑法、和平与战争  相似文献   
97.
刘俐俐 《南京社会科学》2012,(3):137-143,150
本文以我国文学经典问题域业已形成为基本判断,全面和历史性地梳理了其形成原因和过程,分析了问题域中诸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目前面临的研究困境等。籍此提出文学经典重读的问题,旨在从文学经典现象和重读主体实践活动角度,从该问题的界定、研究目的和重读对象的确定等基本方面做了交代。最后,提出文学经典重读问题需要置于现代与后现代相互交融的"思考和感觉方式"中。  相似文献   
98.
中西古典解释学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言说范式表现出诸多差异:中国解经者在恪守文本"原意"的同时,并不排斥在理论上发经典之微言大义,西方解释学者对于经典的解释限度则有着严格的自觉意识;中国学者认为解释对象与解释主体无法分开,本体是一种自我呈现,而西方学者将解释对象看作一种客观的实有,需要解释主体去探究其真实;中国的解释学以汉字字形作为考据中心,以形义的统一为线索,注重现实人生,倾向政治伦理教化;西方解释学以语音为考证的核心,侧重语法的分析,着重阐释上帝的神意与理性的逻各斯之关系,宗教神学色彩浓重,且强调"圣灵感动",等等。这些差异的形成源于二者所处不同历史文化与学术背景等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99.
“经典”是民族精神文化流淌的坚实“河床”,对建构我们的精神世界具有强烈的典范意义.王阳明虽不完全以说经、解经方式展开自己的思想,其思想体系深处却仍然离不开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阳明以“良知”规定了经典诠释的价值和道德向度,并强调学者要“立志用功”、“种德养心”,时时“栽培灌溉”和“修剪繁枝”以扩充良知,造就完美的人格.这种生命成长的隐喻,使存载“圣人之学”的儒家经典充满了时代精神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0.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带来了城市情感贫乏,为摆脱传统城市文化的简单重复、丧失个性、边缘弱化,试图从现代城市文化的传承发展并重、层次品位提升的角度,深入探讨全球化时代"经典文化名城"建设的理论基础,为"经典文化名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