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4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664篇
劳动科学   60篇
民族学   114篇
人才学   178篇
人口学   136篇
丛书文集   1846篇
理论方法论   470篇
综合类   4764篇
社会学   1707篇
统计学   9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645篇
  2013年   664篇
  2012年   859篇
  2011年   964篇
  2010年   806篇
  2009年   731篇
  2008年   865篇
  2007年   543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346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2.
陈伯海先生祖籍长沙,但生长于上海,言谈举止看似吴化。他自幼喜读闲杂之书,较早涉猎哲学典籍。进人大学后,广泛阅读中西文论,偏好思辨的苗头显露,独立思考的个性形成。1957年3月,华东师大召开大型学术研讨会,钱谷融先生因《论“文学是人学”》惨遭“围剿”,陈先生适逢其会,聆听钱师之论,大为服膺,即不顾严峻情势,  相似文献   
103.
简单之美     
张文学 《现代交际》2004,(10):23-23
简单是一种至纯至美的人生境界,它是无数智者终生追求的极致,它是能够让平凡生命体悟到彼岸真谛的精神跳板。面对纵向流动的时间长河,个体生命都变得有限起来。无论你从理论上能够设想出多少种人生可能,在单线条的时间脉络里,分身乏术的人类注定只能做有限的几件事。同一时间段  相似文献   
104.
贾怡 《老年世界》2007,(20):31-31
老伴退休后有一个心愿。就是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私家车。今年年初。老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然而没想到的是。成为有车一族仅半年。老伴就彻底沦为了车奴。有人说。房奴的日子苦.依我看.车奴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  相似文献   
105.
本文结合心理学有关知识和方法研究了歌唱者的个别差异,从智力个别差异与人格个别差异两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6.
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是一种以效率和公平为基点的双重价值取向,但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冲突不利于公共政策方案的选择和评价。幸福学的研究为公共政策的价值重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我国的公共政策应将幸福确立为终极价值取向,从而形成由幸福、效率、公平构成的三维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7.
宪法隐私权的目的是保护隐私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自身并不足以成为宪法隐私权的目的."个人自治"并非宪法隐私权追求的唯一目标.宪法隐私权还必须兼顾诸如人格发展、人际交往、公共利益、社会秩序等价值.宪法隐私权并非具有单一目的的"强硬意义上的权利",而是一种具有多元目的、且广受限制的开放性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8.
教师人格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其他教育因素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个性修养,树立崇高的威信,塑造良好的教师角色,在和谐的师生交往中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09.
神秘抽屉2000年10月,在一次研讨会上,25岁的中学教师肖雅认识了在西南一所知名学府任教的青年讲师李新平。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坠入爱河。肖雅是西南某大学中文系的才女,从大一开始,身边便不乏追求者。与大多数时尚女孩一样,她经历了几次不成功的爱情。但她坚信总有一天,会有一  相似文献   
110.
老子将“道法自然”的天道与“上德不德”的人道联系起来考察“圣人之德”的理想人格,认为“圣人之德”的显著特征是“上德不德”和“上德若谷”,并以“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圣人之德”的成长之道:私寡欲、守柔处弱和清静无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