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74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02篇
人才学   79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544篇
理论方法论   127篇
综合类   1012篇
社会学   209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数据分析了现代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其政治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发现现代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对其政治参与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中国传统政治观念"家国同构"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并依据此尝试解释了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822.
自然辩证法学科要更好地实现"为国服务"的宗旨,须自觉实现其学科形态的转变。为国服务,首先要求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性质发生重大转变,即由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转变。自然辩证法研究将不限于停留在释义的、描述的乃至说明的层次,而是要包含评价的、规范的和实践的内容。相应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领域必定会发生重大的转移,即必须由自在的自然界,转向跟人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历史密切相关的人类现实的自然界。这些变化并不需要改变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传统学科的许多优势,而且事实上,为国服务很可能已经成为自然辩证法学科的一种新的传统优势了。  相似文献   
823.
日本古代大陆移民与倭国的内政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日本研究》2011,(4):69-73
在倭国的内政与外交的舞台上,日本古代大陆移民留下了活跃的身影。他们利用自身在生产技术与文字文化上的优势,为倭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倭王统治的确立与巩固以及倭国融入古代东亚国际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日本古代大陆移民与倭国的内政外交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古代东亚国际社会人员交流以及日本古代国家形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24.
李剑  严文强 《民族学刊》2012,3(4):45-49,93-94
本文借助发生在凉山彝族地区的三个案例,将国家法与习惯法的关系还原到具体情境中去观察和讨论。文章指出,在规范文本乃至法律运作的现实过程中,由于知识系统、价值观念及具体程序性等差异,国家法与彝族习惯法之间的断裂和冲突现实存在;但同时,在纠纷解决活动中,当事人,第三方“德古”甚至包括国家司法机关在内,都并非囿于二元化的思维模式,而是体现出多元化的规范或权威之间相互利用、配合和弥补的趋势。我们需对学术话语所建构的二元分离加以反思,而超越“二元”模式的真正契机往往不是从立法领域,而是从司法及法律实践领域开始的。  相似文献   
825.
华涛  翟桂叶 《民族研究》2012,(1):12-24,108
现有研究表明,中国讲汉语的回回在晚明已经形成为一个具有共同祖先认同的独特的族类群体(民族),但是到晚清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出现回回学者关于"回族界说"的争议,而且大多数回回精英都不主张回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也不赞成使用"回族"的称呼。本文认为回回精英的这种立场,主要是因为从西方传入的"民族"概念蕴含"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意义,而中国的回回用"争教不争国"表达了在政治上认同中国的生存策略。这种生存策略的确定,不仅与清代后期的民族压迫有关,而且也受到民国期间中国大社会(国民党和大多数主流学者)的"民族"理论和方针的影响。反观中国共产党的《回回民族问题》(1941年),一方面尊重学理,没有否认中国多民族国家中存在汉族以外的"民族";另一方面修正了少数民族"民族自决"的主张,改为民族平等下的"民族自治"。其在学理上确立了多民族国家中真正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回回民族指明了不需要否认自己民族身份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26.
赵若州 《学术探索》2024,(2):148-156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这句话道出了边境治理一个重要的价值追求,那就是让边境各族人民在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同时守护好祖国的边境,实现“家”与“国”在边境治理中的有机统一。但是要实现这一愿望需要在现实中找到一个具体的可行的治理单元。边境乡镇,一方面它是国家的边境,一方面又是边民世代生活的家园,与内地乡镇不同,边境乡镇是“国”与“家”联系最为直接的区域,虽然当前一些客观因素制约了“国”与“家”在边境乡镇的有机统一,但是可以通过边境乡镇治理的发展完善来促进上述愿望的实现。  相似文献   
827.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约占全国中小学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三,他们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加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将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转向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村骨干教师,业已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相关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这两方面的研究成果,找到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以及"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实施的现状与问题,以供从事"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方面研究或关注此项目的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828.
言及近世日本的对外意识时,以中华华夷思想为模板所创的所谓的"日本型华夷思想"尤为值得研究者关注。日本型华夷思想反映在文化意识上则当时的一些文人在"夷夏之争"的理论思辨上做出了种种努力,力图在中华思想的框架内,摈弃对于日本文化的自卑心理,树立日本也可为"中华"的独立意识。只不过,不同于以古代的礼教文明为评价基准的中华华夷思想,将关注点放在了皇统一贯和"武威"上。这些文人的主张虽因说服力的欠缺而在18世纪以后就渐趋销声匿迹,但他们所做出的努力无疑对日本国家主体意识的树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29.
国际化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校高度重视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是增强我国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河北高校逐渐走向世界舞台,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拓宽国际视野与增进国际交往的同时,也带来了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的威胁。本文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分析培养国际化人才家国情怀的必要性,调研河北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家国情怀现状,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国际化人才提供路径。高校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时,须立足中国国情弘扬中国特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既能适应我国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又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国际化人才为目标。  相似文献   
830.
中国市民社会研究根本性的学术难题在于:源于西方的市民社会伦理实体理念与中国家国一体的伦理传统在价值理念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是西方现代市民社会理论的源头性文本,将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家国一体伦理传统做当代意识的对勘,就是要从伦理实体所揭示的本质出发,从价值合理性的逻辑基础、社会运作的伦理秩序、社会结构的伦理关系体系入手,对它们的伦理内涵做全方位的比照,以寻求合理的对话通道.而从"价值合理性的逻辑起点--社会运作的伦理秩序--社会结构的伦理关系体系"的伦理实体的视角出发,在自然血缘与需要体系、人情主义与契约伦理、家国一体与市民社会之间进行伦理对话,能够进一步凸现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伦理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