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6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才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86篇 |
理论方法论 | 8篇 |
综合类 | 220篇 |
社会学 | 36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349-351
近年来,国内译学界出现了从功能语法角度对民族文化译介进行分析的新思路,即以韩礼德三大纯理功能为出发点,对中国古典民族文化文本的传译进行系统功能阐释。基于此,本文以李白《怨情》一诗为例,对多位海外译者的英译文从概念功能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借助功能语法折射海外译者译介中国古典民族文化的种种现象,以期进一步证实功能视角阐释民族文化译介的可行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荣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0)
笔者从台湾作家保真的小说<断蓬>入手,探讨长期困扰海外中国人的二难命题:是走,是留?究其实,"走与留"的挣扎,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本文作者旨在透过这种表象,来描述几代中国人在海外放逐与流浪的痛楚和无奈. 相似文献
3.
郭愉生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3):62-68
从Ebers-Moll方程组出发,建立在矩形脉冲激励下的BJT反相器的非线性耦合微分方程,介绍了MATH程序语言在求解门开关电路的非线性耦合微分方程中的具体应用,说明中性区和空间电荷层内贮存电荷对逻辑门开关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华法系是一种把成文法与判例法有机结合的法制,二者相得益彰.当代学者对宋代判例法的性质和意义往往认识不足,宋代的法制中已经产生了成文的<断例>.北宋的历史情况清楚地说明了判例法在中国的传统渊源.宋代"例"的发展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判例法及其实践步入成熟的关键时期,具有立法上的成文化和实践上的自觉因循之特点. 相似文献
5.
柳应明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52-55
鲁敏有多篇小说涉及父女关系,这既与作者难忘的切肤之痛相关,也是对个体经验的普泛化书写。这些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多不称职,女儿对父亲的感情也不同于常人,这种情感态度可归纳为怨父、恋父、审父。鲁敏小说的父女关系书写,凸显了现代社会的人际隔膜与个体孤独,蕴含着个体现代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郑晓云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7-20
彊村被近代词坛尊为清季词学之大成者,其词学吴文英,又学苏轼。以微言寄托忧国之感,柔厚而深涩,意隐而不露。在意象锤炼方面极意求工,特别注重借特定物象来抒发幽深之情。又注重词境创造,一些写景之作,或由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彊村性灵高洁,襟抱冲远,其词冲淡醇雅,格高意远,词品极为高致,不愧为结穴千年传统词的殿军。 相似文献
7.
8.
顾正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354-357
宫怨文化作为宫人们独特的情感表达模式之一,以其特殊的敏感,沉重的感叹,体物于工致,抒情于深刻,赋予诗歌哀婉的基调,真实地展现了宫廷女子细腻的内心世界,再现了女子们凄婉哀怨的心境。本文将从宫怨与四季、宫怨与花草、宫怨与日月文化三种文化意象来探讨宫怨诗的翻译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9.
曹章庆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7-82
由张璋、黄畲编篡的《全唐五代词》,辑得唐五代宫怨词37首。从创作主体情感取向的维度,可分代宫人写怨、借宫人寄怨、代借兼容三类;而艺术表达,主要表现为烘染与描写、铺叙与展延、寄托与比兴等三种方法。唐代宫怨词从取象运思、结构语言上均对唐宫怨诗有所借鉴,而五代宫怨词则已颇具自身风貌。由此,中国宫怨词的历史演进,亦可见其端倪矣。 相似文献
10.
徐姗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5-28
伯纳德·马拉默德在其代表作《基辅怨》中把主人公雅柯夫的受难与整个犹太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以犹太民族的受难来反映整个世界的命运,从而深刻地体现了其"人人都是犹太人"的创作思想。本文拟对作者创作思想的形成,主人公雅柯夫的精神转变过程,以及文本中的几位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探究马拉默德"人人都是犹太人"这一创作思想的内涵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