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66篇
  免费   807篇
  国内免费   141篇
管理学   559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1209篇
人才学   141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8101篇
理论方法论   1547篇
综合类   11804篇
社会学   563篇
统计学   252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365篇
  2021年   478篇
  2020年   459篇
  2019年   467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701篇
  2014年   1251篇
  2013年   1112篇
  2012年   1626篇
  2011年   1619篇
  2010年   1494篇
  2009年   1574篇
  2008年   1838篇
  2007年   1488篇
  2006年   1441篇
  2005年   1267篇
  2004年   1252篇
  2003年   1098篇
  2002年   890篇
  2001年   733篇
  2000年   592篇
  1999年   320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1.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系统,实质上提出了“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自然生产力”、“人口生产力”等生产力的概念,我们确认精神文明是生产力,具体说是精神生产力。当然又不可将精神文明与精神生产力绝对划上等号:第一,精神生产力的表现过程及其结果具有二重性,一是有健康、进步的精神生产及其优良产品,二是有不良的、落后的精神生产及其劣质产品,前者属精神文明内容,后者属精神野蛮内容,从这点上讲,精神生产力的外延比精神文明的外延要宽阔些;第二,精神生产力的表现过程及其结果中的健康进步的精神生产及其优良产品,只是精神文明的前提内容,精神文明还有一个后续内容即对优良精神产品的享用,因为通常掌握的精神文明的基本蕴含是人们精神生产的进步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这点上讲,精神文明的外延比精神生产力的外延要宽阔些。本文还认为绝不能泛用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这个尺度来确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哲学属性,它们并非历时性存在而是同时性存在的两种文明果实,它们都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进步的积极的成果,精神文明的哲学属性是实践  相似文献   
112.
“重构体系”、“应用哲学”、“解构体系”等努力虽然都对我国哲学不景气的现状有所改变,但它们都不是我国哲学发展的根本出路。阻碍我国哲学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原理”思维模式,即一方面企图建构一个绝对完善的哲学原理,一方面企图为其它具体科学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合法性基础。哲学只有告别“原理”,才能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医学模式演变的回顾,说明不同时期哲学对医学起着重要的推动和制约作用。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医务工作者要具备较高的哲学素质。应针对医学专业的特点,加强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4.
作为一代教育先哲,墨子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哲学思想。他的“善少恶多”的人性观,培养“兴利除害”之“兼士”的教育目的观,以及“察知”、“实知”、“言必有三表”的知识论体系,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建构现代中国教育哲学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5.
审判哲学是关于司法审判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且应当是法哲学的一个部门或者分支,是研究司法审判现象及其关系的学问。从研究对象和内容上看,审判哲学本质上是理念哲学。审判哲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诉权与审判权两个最核心的范畴,以及争点、规范、主体、行为四个基本范畴。诉权与审判权的准确界定及其关系的合理定位,决定着司法审判的基本走向和运作模式。争点、规范、主体、行为四个基本范畴既具有独立的内涵,又相互联系和作用,构成了整个司法审判过程的主线和纽结,司法审判实际上是主体在规范的基础上,针对争点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问题是审判哲学的基本问题。司法审判的哲学化需要达到应然、主观、超验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6.
在民族文化传媒化的研究中,民族文化产业化、文本化、数字化等“客位视角”的研究取向,遮蔽了文化持有者的“主位视角”。以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民族文化传媒化,在阿诗玛文化的传媒化观察中,相对于“在场”“嵌入”,提出“离线”的本土化理论概念。“离线”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断开网络、下线等状态,而是多民族文化经由传媒或类似传媒的其他方式,主动或被动离开其生长的乡土,以另外一种样态被重新组织、改编、呈现的过程。通过对阿诗玛文化传媒化四种类型的解析,即原生口语的传承、与毕摩文化交叠的书写传承、民间文学《阿诗玛》整编中的印刷传承和阿诗玛文化网络化的电子传承,探讨人类媒介变迁、并行共存的时代下存在着多民族文化“纯泛互渗”的交融状态。民族文化在空间维度的不断扩散、时间维度的“非线性”过程和受众维度的不断“陌生化”,是“离线”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7.
118.
姜海波 《求是学刊》2007,34(6):52-58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格外重视,在各种学术争论中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责难和辩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沿袭着生产力概念的古典经济学用法。经过《神圣家族》、《评李斯特》等文本,马克思变革了生产力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恩格斯手写稿上的批注表明了生产力概念的哲学内涵,而且把生产力理解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19.
120.
从根本上说,初期儒家哲学认识论的特点是认识论与本体论交织在一起,如果不作细致辨析,很容易得出其中没有认识论这样的结论。此一特点是与当时人们认识事物的特定方式相联系的,这种特定方式是站在整体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人和人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进行理解,这种整体性的生活经验既是其本体论的基础,也构成了其认识论的基础,由此造成了此后中国哲学在许多问题上不作细致地区分,这一点是我们在研究先秦儒家哲学时必须加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