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解构主义翻译观作理论支撑,通过对庞德的翻译理论、翻译方法论进行再研究,指出在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神州集》的翻译是成功的,但是必须认识到解构主义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思维和新方法的同时,自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切不可盲目追随。  相似文献   
62.
英美文学课是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中英诗部分,特别是现代英诗的阅读和理解常令学生感到头痛.虽然现代英诗在表现形式上变化多端,在主题寓意上深刻莫测,但学会使用what,where,who,why or how等疑问词对每行诗句进行提问的方法便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能使阅读和理解纳入一个正确的思路.庞德的诗极具现代意识,举他的诗为例来学习行行提问法,对于正确阅读和理解现代英诗,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3.
美国文学中的儒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也通过西方媒介渗入了美国文学.从18世纪的文学启蒙到19世纪的繁荣再到20世纪的成熟,其中都不乏儒家思想的影响.本文选取了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些代表人物,拟从文学的角度探寻儒家思想在美国的接受和融合.  相似文献   
64.
作为比较文学的重要分支,比较诗学基于文化的可比性进行文学对比研究,旨在揭示研究对象的一般规律和相互关联。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因语言特征和文化思维的差异性,中西对意象的认知有互通之点,更有殊异之处。以比较诗学为理论支撑,从意象与意境美、意象与节奏美两种关系和维度来分析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翻译中的诗学认知,研究发现,源于对诗歌意象深刻而透彻的诗学认知,庞德得以充分再现中国古典诗歌的诗学要素和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65.
'并置'是随着西方反理性主义的思潮而出现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手段。美国现代主义诗人庞德的'并置'诗学因吸收了中国古诗之精髓并受汉字美学的启示而得以拓展,成为开发诗歌能量、革新英语诗歌的有效途径。海外华人学者叶维廉又将庞德的'并置'导入中国诗学语境,引领国人反观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性。考察'并置'从西方到东方的这一迁移,将为我们在比较语境中探讨中国诗学特质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6.
林纾和庞德是翻译界的旷世奇才,为发展本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翻译活动均是翻译界十分独特的现象.该研究从翻译的三个基本方面,即翻译目的,翻译主体和翻译方法来对林纾和庞德的译介活动及其翻译思想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两人译介活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67.
艾兹拉·庞德是西方意象运动的发起人。意象派对诗歌的要求是:诗歌必须凝缩、简练、含蓄,不必过多追求形式和韵律,并注重用视觉意象引起联想,表达那一瞬间的真实感受。基于此,通过分析庞德的《华夏集》和其他译诗,解读庞德所译中国古诗的意象转换,发现他翻译的成功之处在于:运用关键词的联想意义、运用含蓄手法和韵律以及意象叠加,并在翻译中进行大胆修剪。  相似文献   
68.
庞德的<诗章>借鉴了但丁<神曲>的结构,以进程的形式逐步展开自身的政治理想--以民族史诗的形式建设一个乌托邦.庞德把<奥德赛>、<埃涅阿斯纪>、<神曲>中的阴间旅行情节、女神、普通人物等引入史诗,加以改造,让他们为乌托邦的建设提供神学思想上的支持,从而预示了理想国的命定性.  相似文献   
69.
王勇智 《学术探索》2013,(3):103-107
摘要:早在东方主义概念提出之前,关于如何评价庞德《华夏集》与中国诗歌本来面目的关系,艾略特就做出过评价,该评价与半个世纪后的萨义德东方主义理论不谋而合,认为《华夏集》并非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集,与中国没什么关系。中国学者钱兆明对这种观点不满提出了东方主义新韵内涵,认为中国不是一个等待被发现的他者而是对20世纪的英美文学现代主义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东方主义的概念的运用的确应有诸多的限制条件,否则就变成了生搬硬套欲加之罪。庞德本身是东西方文化相遇的典型范例,对他的评价不可将东方主义概念简单加以套用,更不能据此抹杀他在中美文化交流中的伟大作用。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以庞德《华夏集》为个案,研究庞德作为译者在对中国古诗的英译过程中,来诠释主体审美经验的彰显,以丰富庞德翻译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