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40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190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201.
本文认为,新疆东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西域之门户。在汉代前后经由哈密、吐鲁番盆地,穿越天山以至中亚的通道比汉代的南北两道大约早半个世纪。隋唐之际,西域中道新疆东段分别为伊吾路和大碛路。  相似文献   
202.
战争与改革是封建土地关系调整的两个杠杆.选择何种方式来理顺土地关系,特别是遏制过分的土地兼并,对于王朝统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明末清初王朝易鼎,清朝统治者出于狭隘的民族利已主义而推行野蛮的圈地投充政策,使大量土地迅速集中到满洲贵族手中,造成了土地的过分兼并,既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危及社会的安定.康熙帝以和缓的改革方式,通过实施更名田制,避免了暴力的战争手段,使国家社会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改革的成功,在一定时期遏制了过分的土地兼并,从而缓和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巩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固,造就了"康乾盛世".  相似文献   
203.
鱼宏亮 《南都学坛》2003,23(4):24-29
顾炎武是明清之际最重要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他的学术成就上承宋明以来的实证传统,下启乾嘉时代汉学思潮,其学术体系是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顾氏家族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文法吏”的知识特色是顾氏家学的主要特征。顾炎武学术内容与方法来源于家学影响。从顾炎武在明清之际的学术与政治活动来看,其思想倾向在于重建晚明以来受到冲击的专制统治秩序。明清之际的“经世”思潮并不仅仅是对一种学术方法、思想倾向的强调,它具有实际的学术内容与知识体系;明清之际士大夫对“经世”之学倡导,使得宋明以来“尊德性”的思想传统转向“道问学”的学术研究,这种研究对清代的社会政治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4.
从知识史的视角看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伟民 《文史哲》2003,2(4):34-40
对明清之际西学影响的评价 ,分歧的焦点在于 ,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是否真正传入了中国 ,它与19世纪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有没有直接的关联。从知识史的角度进行考察 ,能给我们较大启发。 15至 18世纪 ,中西知识差距表现在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知识的巨大差距导致中西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和对话的基础 ,加之传教士特殊的身份和使命 ,也决定了不可能指望他们传入系统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因此 ,明清之际西学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 ,与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5.
正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最终确定了第十五子嘉亲王永琰做自己的接班人。这一年嘉庆三十六岁。这个年龄既精力充沛,又富于经验,正是主掌一个庞大帝国的最佳年龄。嘉庆元年正月初一,随着坐在宝座上的乾隆把手中那颗宽三寸九分、厚一寸的青玉大印"皇帝之宝"微笑着递到跪在他面前的嘉庆皇帝手中,中国历史上最平稳的权力交接顺利完成,堪称中国专制政治史上  相似文献   
206.
明清之际社会的治与乱无疑一同孕育于当时的生态环境及其变迁之中。一定程度上讲,区域生态的恶化是明末社会大乱的原始动力,各地区复杂的生态地理又为其蔓延构筑了天然的屏障。然而,区域生态资源的严重缺陷,无力支撑长期的战争消耗,因此时至清初社会秩序的重建事实上也是生态演变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区域生态一度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但动乱过后广大地区却走上生态"原始化"的漫长历程,与此同时的则是"人居环境"的极度衰退。  相似文献   
207.
有清之兴,至康乾盛世,最称繁盛.乾嘉继之,亦有可观.然盛世的背后,却已显露衰象.封建机体,经历千余年的沧桑,此时已无再生活力,衰竭待毙,已是势所必然.就在此一时刻,西方列强已开始蓄意东侵,蠢蠢欲动;农民在封建专制弊政的压榨下,几不能活,揭竿而起,亦处一燃即发之势.随着鸦片战火的骤起,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使清政权陷入风雨飘摇、岌岌可危之窘境.此一历史巨变,重又引发有志之土挽救世运的使命感.另一方面,随着乾嘉汉学的由盛而衰,学术界亦面临新的抉择.正是在此历史转折的紧急关头,曾国藩应时而起,以挽救世运,振兴学术为帜志,致力于富国强兵,收拾人心,兴起学术等事业,俨然一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而就其一生实际努力来看,却也卓有建树,堪称晚清儒臣中最有成就者.  相似文献   
208.
明清之际儒者王夫之对天主教的评论,虽然比较少,但值得重视.《船山全书》中存有王夫之对天主教的评价,他与天主教的接触也值得考察.王夫之对天主教的理解,虽没有现代人理解得深入和准确,但他仍然敏锐地意识到了儒家文明与天主教的根本差别,并就此展开辨析.在明清之际,儒学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加强经典中"天""帝"的人格化解释,以会通或应对天主教.但王夫之却进一步发展理学,基于理学的立场,来应对天主教义的挑战.由此,他以"理一分殊"来解读张载的《乾称篇》,熔程朱张载为一炉,对于儒家的宗教向度和伦理特色,都有深刻的揭示.  相似文献   
209.
正"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课,是武汉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创立、完善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是与萧萐父先生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我是这门课开创时期的听课学生,也是以后接着讲授这门课的主讲教师,对于萧先生为开创这门课程所付出的心血有更多一点的感受,因此在这篇短文中结合自己的记忆、听课笔记及萧先生的有关著述,就这一段往事作一些回忆和说明,以此作为对老师90冥诞的纪念。萧先生开始讲授这门课,是在1981年寒假过后,地点在理学院三楼的一间小教室。当时哲学系办公地点设在理学院,只有党总支和行政两个办公室,各个教研室都没有办公房间,学生上课的教室也大  相似文献   
210.
邹振环 《学术研究》2002,(11):73-83
天主教教堂作为宗教意识的物化形态 ,其中蕴涵着西方文化多种形态的要素。本文通过明清之际教堂建筑在“东方梵蒂冈”澳门的登陆、教堂文化中的洋乐和洋画、教堂文化中的钟和酒制作技术等的分析 ,揭示了岭南作为中国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要津 ,最先在那里登陆的教堂不仅仅只是一个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同时也是展示西方知识的最直观的一个窗口。教堂文化不仅给岭南人带来了西方的艺术和民俗景观 ,而且也成了明清之际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岭南成功引进的教堂文化 ,后来随着西洋传教士的北上 ,而沿着交通线推向了政治与文化中心的京城 ;把包括其中的音乐和绘画艺术等在北京扎下了根 ,为清代艺术发展史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