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1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164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85篇
人才学   39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960篇
理论方法论   318篇
综合类   3171篇
社会学   217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426篇
  2011年   428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蕴涵浓厚的人学精神,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理想突出表达了对人的关怀和对人的精神重塑的期盼,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因而具有旺盛的历史活力。在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中,我们应当把握好学科建设的方向,坚持理论的务实品格,在关注人生、贴近审美实践中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42.
在实证的基础上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建构 ,以期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3.
教育的现代与后现代之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反理性主义教育之上,教育自从神坛走下来后,就受到了理性的束缚,理性主义成为现代教育最好的哲学注解。现代和后现代之辩成为人们理解教育的一种新的途径。教育的重新理解和建构受到人们的关注,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观点给人们理解教育以极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44.
根据日照长短和方向建构时空秩序,是中国古人对与自身生存息息相关的太阳长期细微观察的结果,这里存在着客观参照物的选择、主体思维方式以及学理层面的解释依据。  相似文献   
45.
一门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其研究成果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往往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对于高等教育社会学而言 ,这一旨趣能否有效实现 ,首先取决于研究者在研究视角与方法的选择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社会学素养及其自觉性。高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既要遵行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策略和原则 ,又要从高等教育的实在特性出发 ,将其研究的目的、策略和方法真正纳入到社会学的研究视域之中 ,从而实现研究方法体系同研究主体、客体和具体环境的高度协同 ,这是实施高等教育社会学本土化建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46.
47.
“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互斥还是互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设 《探求》2006,18(6):63-68
一般认为,“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是观点冲突、意见对立和互不相容的两种主张。本文在对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归纳基础上,通过对两种理论的论题、独立性、历史关系等几方面加以分析,认为“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建构论”分别揭示了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不同方面,具有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8.
自由心证制度是对法定证据制度的否定,相对于法定证据制度而言,它能够充分调动裁判者司法认识的主动性和增加司法认识过程的能动性,有利于案件事实的发现与司法正义的实现,本文从我国借鉴自由心证制度的概念及其原理开始论述,尝试对自由心证进行全新的建构。  相似文献   
49.
社会技术及其地位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社会技术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社会技术观念形成的理论背景以及社会技术样式,揭示社会技术形态的主要特点与社会技术系统的建构机理,探讨社会技术的地位与作用。社会技术是一类广泛存在的技术门类,对它的探讨有助于拓展技术哲学研究领域,推进技术哲学研究的深化,实现技术哲学两种学术传统的融合。  相似文献   
50.
伴随着社会转型期人文精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主要表现在思想真空、文化多元、信仰危机、价值错位。本文试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人文精神重建的原则,探索了人伦重建、情感重建、信仰重建、价值重建等四个方面的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