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6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53篇
管理学   472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234篇
人才学   58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672篇
理论方法论   447篇
综合类   4156篇
社会学   349篇
统计学   45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466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78篇
  2010年   534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690篇
  2007年   505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宪法隐私权的目的是保护隐私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自身并不足以成为宪法隐私权的目的."个人自治"并非宪法隐私权追求的唯一目标.宪法隐私权还必须兼顾诸如人格发展、人际交往、公共利益、社会秩序等价值.宪法隐私权并非具有单一目的的"强硬意义上的权利",而是一种具有多元目的、且广受限制的开放性的权利.  相似文献   
82.
贫困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经济问题,许多扶贫措施也主要是采用经济手段来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通过对一个背陇瑶村落50多年的社会变迁进行考察,认为生态环境的恶化是村民家庭贫困的重要原因,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但作者更倾向于认为贫困是一种文化秩序的结果.扶贫工作在改善贫困人口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把扶贫者的思想观念灌输给贫困者,由此而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富人或者强权者的财富观强化了贫困人口的贫困感,双方以一种合谋的方式制造了一套关于贫困的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83.
全球化并不存在一种固定不变的本质。全球化的本质具有建构性,它是一种主体性参与其中的现实构成。全球化决不会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允许多样性存在的历史过程,它也不会必然地导向繁荣发展或者萧条衰退,它的方向依旧是一种建构,一种主体性构成。全球化本质研究要实现的,正是对全球化过程必然性外观的消解,使我们的思路回到人类的主体性建构上来。  相似文献   
84.
中国周边国家近年纷纷立宪、修宪,在宪法中规定国家经济任务和经济制度,宣布实行“市场经济”或“自由”经济,以宪法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立宪经济化”或“经济立宪化”的态势,促使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制度逐步完善,“投资法”体系形成,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这一态势对传统宪法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它不仅与前苏联传统教科书式宪政理论不同,也与西方传统宪政理论和经济理论大相径庭,反映了冷战结束后周边各国宪法变化与经济“全球化”浪潮、一体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发生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5.
对缓刑制度进行价值分析,能够为该制度设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评判找到标准和方向,同时对于制度的完善起到推动作用.对缓刑制度的价值分析就是对缓刑如何体现刑罚价值的分析.刑罚的终极价值是正义、秩序和自由.缓刑制度通过弥补报应刑论和预防刑论的缺陷而最终实现正义、秩序和自由.  相似文献   
86.
法律保护公民性权利的应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类社会进入到以张扬个人权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性权利沦为性秩序的牺牲品的年代应渐成历史;揭开婚姻囚禁性权利的面纱也并非难事。从性秩序走向性权利的过程对法律的诉求自然会越来越高。揭开公民性权利长期以来被遮蔽的面纱,尊重并切实保护公民的性权利,使其从应然走向实然,从伦理走向法律,在法律的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彻底解放应是法律不得不挑起的重担。  相似文献   
87.
论社会主义新经济伦理道德规范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生活中的“越轨”和“失范”现象日渐突出,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新经济伦理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性、必然性;其建构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三个有利于”的评价尺度,承前启后的传统要求;其具体内容包括共同富裕、自立自主、互利互惠、劳动责任感、开拓进取等8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8.
以往对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研究,多数没有区分公款工程项目和非公款工程项目,但事实上这两类工程项目在投资功效、利益驱动机制上都存在着本质差异.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公款工程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这三方面包括1)对我国公款投资实施战略性调整--公款投资主要定位于非竞争性(或弱竞争性)、非盈利性(或弱盈利性)、高风险性、高外部性的产业;2)对我国建设市场主体秩序进行规范--规范建设市场宏观主体和微观主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3)对我国建设市场交易秩序进行规范--规范建设市场交易主体和交易程序以及建立有效的交易保障和交易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89.
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教育秩序的矛盾.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必然遇到的一个基本问题。这在教育的现代转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解答这一问题的根本思路是加强教育制度建设,但由于文化有其特殊的公共性,因而也是解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教育秩序问题的一条重要理路。在现代教育制度的架构下,通过帮助人们获得公共价值观、起码共识和基本共同感,文化构成现代社会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0.
道德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及其新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经济时期的道德境界,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政治挂帅的结果。市场经济的行为准则是提倡买卖公平,实现利益最大化,道德与市场经济发生一定的冲突。只有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削弱与克服负面效应,才能把道德和利益之间的纠缠转变为和解。道德以市场经济为行为准则,使人人景仰的道德境界融入经济发展之中;市场经济也以法律为准绳,实现具有统领作用的道德建构,使只讲道德不讲经济和只讲经济不讲道德转变为同存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