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79篇
  免费   1346篇
  国内免费   259篇
管理学   19514篇
劳动科学   1253篇
民族学   2257篇
人才学   2964篇
人口学   992篇
丛书文集   17298篇
理论方法论   4642篇
综合类   32678篇
社会学   8541篇
统计学   3145篇
  2024年   373篇
  2023年   1347篇
  2022年   877篇
  2021年   1389篇
  2020年   1235篇
  2019年   1410篇
  2018年   468篇
  2017年   1022篇
  2016年   1599篇
  2015年   2552篇
  2014年   6881篇
  2013年   6144篇
  2012年   6763篇
  2011年   7829篇
  2010年   6646篇
  2009年   7036篇
  2008年   8530篇
  2007年   5970篇
  2006年   4919篇
  2005年   4116篇
  2004年   3186篇
  2003年   3396篇
  2002年   3258篇
  2001年   2600篇
  2000年   1803篇
  1999年   587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322篇
  1996年   208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14.
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教授赵冰様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钟凯团队合作,经3年多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性痴呆症)发病新机制。赵冰樵课题组研究发现,脑内被称为“ADAMTS13”的基因作为一种金属蛋白酶,对脑卒中、心梗有保护作用,如果敲除这种基因,可引起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表现出血脑屏障的早期破坏。  相似文献   
15.
李诗琪 《办公室业务》2020,(5):156-157,159
档案学界理念从"社会记忆观"转变到"社会服务观",各层级档案馆也逐渐从综合档案馆开始向公共档案馆转型,各档案馆的工作重点开始转移,这一系列转变加大了公众对档案馆馆藏资源的需求与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间的矛盾。本文立足于公共档案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现存不足,从馆藏资源的广度、多样性和特色提出意见和优化策略,使公共档案馆在馆藏资源建设的方向和方法上更加合理、满足为公众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吕廷君  喻中 《领导科学》2015,(10):20-21
<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模式和架构的顶层设计。有人认为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是一种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这显然是失之于偏颇的,有必要从法理上加以辨析。在法学理论看来,法治社会就是社会组织和公民权利的法治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社会治理的法  相似文献   
17.
2015年3月23日,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知识产权管理研究所成立仪式暨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和浙江大学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联合主办。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瑞典哥德堡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的专家学者,荷兰飞利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浙江吉利控  相似文献   
18.
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应服务于国家战略,拓展发展空间;发挥区位优势,拓展可能区域;对接发展战略,增加公共产品;共建合作规则,创新合作模式.可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分段出击,流程控制;对接存量,形成增量,盘活原有项目;市场化运作,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在先,融资与保险跟进.其实质性切入点是重大项目合作.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中国"一词具有地理的、民族的、文化的、政治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认同亦指向这几个维度,它们常常交织混杂在一起,互为因果、密切关联,在历史上因时因地因族而异,在不同情势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交叠性"。清前期从努尔哈赤到乾隆时期的"中国"意识和"中国"认同在统治者深入思考夷夏问题和正统问题中不断强化,"中国"一词的"国家"内涵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清人国家认同的自然符号。清前期的"中国"意识和"中国"认同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认同形成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为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做好了历史准备,为中华民族在近代实现整体认同提供了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