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52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34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中国和加拿大都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都秉承优秀的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中国和加拿大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教育制度虽然迥异,但是民族高等教育制度,尤其民族高等教育招录政策方面存在共性。中国和加拿大的民族历史政治、文化语境、价值观不同,推行民族高等教育招录政策的背景、目的、内容等方面也存在不同。从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轨迹来看,中国和加拿大民族高等教育招录政策的形式和内容比较丰富,差别化支持是政策发展的趋势和最终的价值追求。在差别化支持视域下,基于比较角度分析中国和加拿大民族高等教育招录政策的理念、内容、具体操作,对中国和加拿大的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相互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论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异同及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都是人类反思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矛盾的结果.我国在现阶段单独推行循环经济或低碳经济都存在无法突破的困境,实现两者的系统整合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难题.通过从发展背景、目标、推动力、运行环境及实现途径系统地考察两者的异同,厘清两者的辩证关系,有效整合两者的异同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思路对策,实现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低碳化发展,无疑是走出循环经济或低碳经济单行推进困境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3.
闫敏 《中国民族博览》2023,(24):238-240
本文选取了“一满”“满共”“统满”和“厮跟”“相跟”五个较有特色的统括性范围副词进行详细的分析描写,着重分析了“一满”“满共”和“统满”在语义特征、句法功能等方面的异同及“厮跟”“相跟”的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94.
毛泽东、陈云经济思想的异同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发展史上,毛泽东和陈云的经济思想占有重要地位。试比较两者的经济思想,我们发现其异同是客观存在着的。这些异同在国情理论,计划与市场理论、农业发展理论、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理论以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关系理论等方面有突出表现。但是,两者的经济思想不是可以被机械地分割的,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其“异”主要不是水火不相容的根本对立,而是基于不同经济事实基础上之“异”,是从不同角度统一于中国经济建设之“异”。因此,它与“同”一起,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支持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
陶行知与杨贤江体育思想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与杨贤江同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杰出的教育家,他们俩人在为中国二十世纪的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都为中国二十世纪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在论及体育的功能时,陶行知与杨贤江均认为体育具有身心两健,养成完全人格的特殊价值;在德、智、体三者关系上,他们均主张三育并重,健康第一;在健康教育方法上,他们均提倡体育与卫生相结合.这是陶行知与杨贤江体育思想的相同之处.但在体育理论方面,杨贤江注重体育自然属性的研究,陶行知则更多的关注于体育社会属性的研究;在体育实践方面,杨贤江主张在大自然里进行自然的身体活动,陶行知则主张体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陶行知与杨贤江的体育思想之所以同中有异、特色鲜明,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时代生活背景的相同与学术经历的差异.陶行知与杨贤江的体育思想,堪称中国现代体育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他们的所思所想,对于我国今天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6.
魏彩霞 《船山学刊》2005,(4):199-201
知识分子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人格,现代新儒家的两位代表梁漱溟、杜维明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的知识分子人格观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士”的观念,又体现出了时代特色,对当今知识分子人格的建构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7.
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儒家文明的东方国家,同属儒家文化圈,历史上都曾有过类似的儒学师道观,直到19世纪时,两个国家还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但缘于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历程,最终使两国教育现代化的取向、进程及结果出现了差异。认真分析和梳理造成两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发展模式巨大差异的原因,探究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这对于找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症结,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必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8.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在画坛都占有重要地位,这两种表现相同的对象却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在各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出发分析和比较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发展历程,从而透视中西方艺术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99.
情态是人类语言中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文章介绍俄汉语情态研究现状,对比两种语言在情态表达手段上的异同,以便为语言学习、交际以及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0.
“何以……为”类说法曾因所用虚词用法被误解而发生过结构的变异,由“宾·介·宾·动”式变异为“状·动·宾·语气词”式。变异前后表示的意思大致接近,但有区别。“奚以……为”、“何以为”“奚以为”等是由变异前的“何以……为”通过虚词替换或成分省略而形成的。,“恶用……为”、“安以……为”“何……为”等则是由变异后的“何以……为”通过虚词替换或成分省略而形成的。所以“何以……为”类习惯说法其来源及结构并不完全相同,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