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1.
论孝与仁     
孝和仁是儒家两个核心的德目.孝是德的根本,是教化的开端,孝以“能养”前提,其本质内涵则是爱和敬.儒家的孝道思想,还包涵着一种通过“慎终追远”以追寻人的生命本原的形上学意义.仁是全德之名,是德的总称,是一个关于为人之本和理想人格的概念.行仁,是人最本己的可能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忠恕为行仁之方,忠恕工夫所成就的,是人我、外内一体相通的境界.孝与仁两个概念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一方面,孝悌为仁之本;同时,孝悌亦必经由忠恕的途径推扩而至于“仁”,才能实现其所本有的道德价值.儒家在强调孝为德之本的同时,在现实层面上又特别注重内外公私领域的区分,这两方面的结合,对中国当代价值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2.
传统孝道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概念,在中国最具特色。从历史上说,它与中国特殊的历史境遇相关;从内容上说,它能够成功地把政治、法律与之进行有机地整合。这集中体现在孝与忠、刑的关系。孝与忠是密切相关的,“忠孝一体”、“移孝作忠”。但孝与忠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孝与忠的分歧,集中地反映了私与公两种道德、父权与君权两种关系的矛盾。在实际操作中,孝已经上升到由法律来担保其落实。如此以来,则不可避免地导致传统孝道的极端化、片面化与绝对化。这就需要我们对之以辩证地、具体地态度来对待,从而实现传统“孝道”的创造性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13.
孝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自然亲情为基础。在中国社会,孝是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范畴之一,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孔子对孝予以特别关注,从“奉养”、“孝敬”、“谏诤”、“父慈子孝”、“亲亲”、“仁爱”多层面全新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孝伦理思想体系。正确认识孔子孝论,发掘儒家“孝文化”的科学内涵,对汲取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当今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14.
在所有部门法中,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也最为突出。任何一种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历史合理性,中国古代的刑法对于今天的法制建设来说虽然糟粕大于精华,但是我们仍能从中国古代刑法中窥探出其所具有的一些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1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健全和发展,人的发展及人的价值实现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人通过充分正确发挥其能力获得发展,实现其价值,“能力本位”的现代文化价值观日益突出,而墨家文化所提供给我们的“反对亲亲,注重能力”的精神资源是与当代的“能力本位”的精神相通的。因而,有值得挖掘的价值,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健全和发展,人的发展及人的价值实现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人通过充分正确发挥其能力获得发展,实现其价值,“能力本位”的现代文化价值观日益突出,而墨家文化所提供给我们的“反对亲亲,注重能力”的精神资源是与当代的“能力本位”的精神相通的。因而,有值得挖掘的价值,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7.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亲亲相隐”持否定态度,但“亲亲相隐”精神并不必然与现代法制相违背。许多现代国家的刑法中存留有“亲亲相隐”的条文,一些国家的刑诉法中也有一些“亲亲相隐”的规定。将我国传统法文化中“亲亲相隐”的有关理念引进现代法律制度中,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亲属免证制度,有益于关照传统,维护亲情,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8.
亲亲相隐制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西汉一直到清代,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该项制度有着深刻的价值意蕴,首要的是法律的人文关怀,即承认人的恻隐之心。其次是刑法谦抑性的体现,具体指对国家刑罚权的限制。同时,该项制度基于对家庭这一社会细胞的保护,有利于维护稳定和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亲亲相隐制度与基本伦理道德相契合,也有利于人们对法律的自觉遵守与执行,维护法律的权威。亲亲相隐制度的价值与现实意义应充分发掘,在现行的《刑事诉讼法》中,应赋予近亲属免证特权;《刑法》中包庇、窝藏之类的犯罪,应根据法定刑的轻重相应地免除或减轻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19.
亲属容隐制度在我国古代伦理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有利于对亲情和人权的保护。令人遗憾的是,容隐制度被现今社会视为封建遗毒而彻底抛弃。鉴于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因此对容隐制度的评价也不应该持完全的肯定或是完全的否定。容隐制度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历史上传承数千年,必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有必要对其所蕴含的法律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以进一步探究该制度对现今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0.
“亲亲相隐”是我国传统法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我国法律中存续两千多年。作为我国封建法制的一部分,亲亲相隐有其固有缺陷,但也有合理性,我过现行立法将其全盘抛弃是偏颇的,应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