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舜之齐家论     
作为中华道德文明的创始人,舜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始终坚持亲亲为上、忍让为先、孝悌为本,其治家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直接源自于舜,中华民族重视家庭生活与人情关系,特别能忍耐等民族化性格亦与舜齐家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42.
人不仅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也是所有法律活动的目的。人是法律的逻辑起点,法律源于人、行于人、服务于人。离开了人,法律既无存在的可能,也无存在的必要。任何法律的制定都应该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刑法把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也是在人性基础上进行考量的,而我国现行刑事法制裁亲属间的包庇行为,如此规定有违"法律不强人所难"这句古老的格言,同时缺失人性基础。基于此,完善我国包庇罪的立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3.
随着十月份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新规出台,"亲亲相隐"再一次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亲亲相隐"历史的回溯,试图探讨当下容隐制的适用。  相似文献   
44.
中国传统的"亲亲相隐"亲情伦理立法与西方现代法律中的亲属权利立法有相通之处,但也有本质差异。遗憾的是,我国现行法律在否定"亲亲相隐"的亲情伦理立法以后,却没有确立现代法律中共通的亲属权利立法原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形成双重断裂,导致诸多尴尬和悲剧。"亲亲相隐"制度对确立我国的现代亲属权利制度具有启发,但其转化重构是有所取舍的。我们需要从以家庭为本的亲情伦理立法到确认以人为本的家属权利立法,实现传统法的转化创新。  相似文献   
45.
先秦儒家仁爱学说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仁爱以“亲亲”为本,讲“爱有差等”,有一定的心理和情感基础,并非悖人情 而为之。而就其所及的范围而言,最高境界的仁爱“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实在博大宽广 ,既不自私,也 不狭隘。墨家对儒家仁爱的批评实有很大的误解,近世以来,反孔和尊孔两派亦未能有真 正确当的认识。儒家仁爱学说独特的内涵、性质和价值,实有待于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46.
曾军  陈瑜 《社会科学》2007,(12):181-187
2007年度,文化学术热点中学术古今与思想中西的碰撞体现得非常明显。作为"第三次改革之争"的延续,"民主社会主义"之争关切到中国前途与命运的选择,十七大报告上,胡锦涛再次明确了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读书》杂志更换主编事件引起中国思想界的波澜,十年来思想界变迁引起各方关注;文艺学领域"审美意识形态论"之争随着钱中文的长文而告一段落,同时对从新时期到新世纪中国文学理论30年的总结和反思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德国汉学家顾彬2007年再次发难中国当代文学,全球化语境中的中西文学对话与交流仍显隔膜;以邓晓芒为焦点的"亲亲互隐"之争则突显了现代学术语境中传统学术资源的再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47.
李佳琦 《现代妇女》2013,(12):35-35
我国刑事诉讼法借鉴亲亲相隐这一优秀传统,在法律中规定了亲属证人的免证权。但是该制度在主体范围、程序规范、权利救济等方面规定尚不完善,这就需要立法机关及时完善立法,以使得我国的法律制度更加健全。  相似文献   
48.
晚晴诗亭     
《山西老年》2012,(3):54
  相似文献   
49.
儒墨辨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再林 《唐都学刊》2001,17(2):57-64
儒墨两家学说之间存有本质差异如果说前者代表了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其社会基础的内在超越式的文化路线的话,那么后者则代表了以中国古代下层劳动者为其社会基础的非超越的经验式的文化路线;这一本质差异的揭示在当代中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0.
迟子建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当代女作家。文章立足修辞手法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环境描写与烘托的紧密关系,对迟子建的短篇小说《亲亲土豆》比喻手法的运用进行评析,重新审视她的小说诗意忧伤以及肯定美好人性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