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培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93-96
明嘉靖、隆庆时,吴中形成了以归有光为代表的经世之学.归有光不仅关心东南民生利病,而且提出发展三吴水利和西北水利的思想,这比徐贞明、徐光启早;他对吏治风俗变迁的考察,对科举日弊、讲学空疏的批评以及经学思想,对明清之际江南经世之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谢飘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65-66
本组笔谈分别介绍了"丛书"为何遴选刘基等八人为"明清八大家";"丛书"的编辑缘起与体例;"明清八大家"各家散文的思想、艺术性,及其历史地位等. 相似文献
23.
一、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科学选拔人才。首先,人的品质、操守是国家盛衰、事业兴亡之关键。中国古代有发达的文官制度,关于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也有着一套严密而成熟的机制和一系列标准,其中最为严格的就是对人才德性、品德和操守方面的讲求.明代大学者归有光关于“天下之治,系乎人臣之有德,而才不与焉”(《震川先生集&;#183;别集》卷一).就是十分典型的表述。也就是说.社会的治理在人而不在天,领导人的德性是非常重要的.而才能是不能与其同日而语的。 相似文献
24.
2006年4月.我又一次来到北京,参加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招生的面试。为了给此行增加底气,我带来了刚刚装订好的硕士论文。还有此前发表的几篇论文。忐忑走进古代文学教研室,短暂自我陈述之后。开始了先生们的提问。首先发问的是刘勇强老师,他的问题中有一个是针对我的论文《简论归有光散文中的小说因素》:“为什么你觉得他的这些散文有小说因素,我却以为没有? 相似文献
25.
沈新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48-52,59
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创作乡曲应酬文章不仅态度严谨 ,富有真情实感 ,且表现手法错综变化 ,文章独具特色 ;并没有千篇一律、无病呻吟的通病。在中国历代文学名著中 ,不乏乡曲应酬之作。因而 ,对归有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应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26.
黄湘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74-78
“明文第一”的归有光,其文论有“载道”的倾向,但其中某些部分又具有心学品格。他对心学人士,尤其是“江右学派”的大师们持赞赏的态度。同时,他的散文创作深深打上了世俗化的时代烙印,为心学的流行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文学注解,成为时代思潮在散文领域中最热烈的回应。 相似文献
27.
归有光与明清之际的学风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嘉、隆时期 ,归有光高扬起经学上反对宋明理学、文学上反对拟古的两面大旗 ,触动了意识形态最敏感的两个方面。进而又剖析了学风赖以产生的制度层面的原因 ,指出科举制度败坏了学风 ,腐蚀了读书人的道德 ,加速了官场吏治的腐败。归有光的学术研究还关注现实生活中令人困扰的问题 ,显示了他致用实践的学术思路。把归有光的学术思想汇入明清之际学风转变的大潮中最有力者是钱谦益。他整理了归有光的全集 ,阐发了其学术思想、文学思想 ,使之具有理论性系统性 ,确立了归有光的文学地位。顾炎武发展了归有光学以致用 ,躬行实践的思路 相似文献
28.
贺国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0):26-29
归有光的散文中赠序文长期不受人重视,事实上他的赠序文反映了明代科举考试的弊端,揭露了明代腐败的政治体制,在艺术手法上继承了唐宋散文的传统,有其独到之处.对归有光的散文进行探讨,有利于全面认识归有光的散文艺术. 相似文献
29.
30.
张玉琴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21-22
明代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用自然之笔抒写生命中的真实情感,尤其反映了祖母、母亲和妻子之间的真挚情感,揭示了家庭中朴素的伦理亲情。归有光运用简洁、平淡的语言和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人类最朴实的情感,整篇散文的脉络是先讲"可喜",再讲"可悲",并将景、事、情融为一体,展现了日常家庭生活中真挚而自然的亲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