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98篇
  免费   512篇
  国内免费   227篇
管理学   1210篇
劳动科学   149篇
民族学   525篇
人才学   517篇
人口学   273篇
丛书文集   7446篇
理论方法论   1464篇
综合类   16935篇
社会学   4179篇
统计学   139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345篇
  2021年   436篇
  2020年   504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561篇
  2015年   854篇
  2014年   1971篇
  2013年   1831篇
  2012年   1942篇
  2011年   2348篇
  2010年   2724篇
  2009年   2321篇
  2008年   2789篇
  2007年   2267篇
  2006年   2080篇
  2005年   1838篇
  2004年   1606篇
  2003年   1065篇
  2002年   1059篇
  2001年   903篇
  2000年   950篇
  1999年   352篇
  1998年   197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101.
面对新闻界近几年出现的种种道德失范现象,人们在忧虑、困惑的同时,大多从新闻道德规范化、制度化方面提出了种种方案和对策.其实,媒介道德建设只靠道德规范的完善与落实是不够的,还要靠记者个体德性的养成及在道德实践中的自觉,只有逐步实现规范和德性的双重到位,才能摆脱媒介伦理的困境.而中国传统的记者德性伦理所提倡的公平正直、责任意识、维护真实刚毅不屈、坚持真理始终不渝、独立不倚、诚实、勤勉、廉洁、纯洁等种种品德,有助于我们认识记者的德性培养在新闻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既可以促进当今新闻道德规范的充实与改进,还可以为当代记者的德性修养提供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2.
美国作家麦尔维尔在文学创作上从前期海洋小说到后期悲剧小说的转变是显而易见的,不论在风格体裁,艺术特色还是创作主题,尤其是创作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研究发现,麦尔维尔思想的二次成长最终促成了这一转变.本文从麦尔维尔在好那陆陆的生活经历,与霍桑短暂却火热的友谊,以及对莎士比亚和卡莱尔作品的广泛阅读三个方面研究麦尔维尔思想的二次成长,从而说明麦尔维尔思想的二次成长从根本上促成了其从前期海洋小说到后期悲剧小说的巨大转变,把麦尔维尔的创作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03.
女性职业技术教育课堂教学、课外教学以及自身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师教学活动以及学生自学活动的总体规划.女性职业技术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要培养高素质的女性职业人才就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上加以调整和改进.  相似文献   
104.
105.
师哥的故事     
《现代交际》2007,(10):30-31
师哥说,那是他第一次面试,也是他记忆最深刻的一次面试。那天,他揣着一家著名广告公司的面试通知,兴冲冲地提前10分钟到达了那座大厦的一楼大厅里。当时他很自信,他专业成绩好,年年都拿奖学金。广告公司在这座大厦的18楼。这座大厦管理很严,两位精神抖擞  相似文献   
106.
音子 《人生与伴侣》2007,(10):20-21
透过窗户的阳光酒在她脸上,她吃力地笑。妮子,迟迟不告诉你,是在等你长大。你这辈子得有个人较着劲,要不然,你咋出息呢……  相似文献   
107.
手机短信     
《老年人》2008,(3):13-13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不熟悉的地方有陷阱。熟悉的人只看到缺点,不熟悉的人全是优点。  相似文献   
108.
魅力眼妆秀     
一个女孩子的五官中最能传情达意、展现魅力的就是眼睛。聪明的女孩子都知道要在眼妆上下功夫以增加魅力,细心的你千万别错过今年最流行的眼妆哦。 朦胧型:重现西洋油画贵族女性那如烟似雾的朦胧眼神。 方法:在手掌中,将等量的黑色、银色和褐色液  相似文献   
109.
《幻灭》里静女士的意义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政治理念的符号,而是20世纪20年代末期女性叙事的两个极地之间的脆弱的中间地带。她三次精神幻灭的实质是她在女性自我与集体力量、在自由和规范之间痛苦挣扎后的绝望。她的悲剧结局表明作者在张扬"五四"以来的女性独立思想的同时,又对消解女性意识的新的男权价值观的认同,显示了作者头脑里的男权主义思想积淀。  相似文献   
110.
我是统计人     
《山东统计》2004,(5):13-13
几年前,迷茫的我懵懂地选择了统计,从此便别无选择地定格了我半生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