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41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62篇
管理学   836篇
劳动科学   83篇
民族学   294篇
人才学   271篇
人口学   44篇
丛书文集   3093篇
理论方法论   630篇
综合类   5622篇
社会学   1876篇
统计学   16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834篇
  2013年   846篇
  2012年   843篇
  2011年   978篇
  2010年   1076篇
  2009年   959篇
  2008年   1131篇
  2007年   1013篇
  2006年   858篇
  2005年   644篇
  2004年   457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242.
优良家风教育对当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优化社会风气有重要意义,对大学生进行优良家风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创新.新时代对大学生进行优良家风教育的效果亟待提升,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优良家风教育,不是单个方面、一处发力就能解决问题,需要国家、家庭、高校、媒体等多方协同.在优良家风教育中,注重加强家庭教育的同时,凝聚各方力量发挥有效作用,从整体性上对大学生进行优良家风教育.  相似文献   
243.
一条搞怪短信,埋下爱的种子 沈腾,197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一个艺术之家,姐姐沈娜被誉为当代中国歌坛三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沈腾小时候就十分活泼,后来突击学了形体、声乐、台词和表演四门课程,20岁考进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表演系.  相似文献   
244.
张伟平 《公关世界》2016,(4):111+110
当今中国画坛,乱中透露出一种对传统文化关注的必然。这种必然正在校正当代画家的发展方向。这样,陈天增在中国美术学院对传统研习的成绩就成了他立足画坛的"法宝"之一。大家常常愿意这样解读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即学习而又时常温习所学,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但是我更乐意这样解读它(因为古字里"习"也有实践的意思):学习而又用实践的成果证实了你的学习,这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陈天增学习时的艰辛与他现在  相似文献   
245.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至今的巨大精神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我国的爱国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中国历史上,爱国主义的发展历经由传统到近代、再到当代的历史演进。正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和途径。  相似文献   
246.
段光安是对诗的创作规律有深切领悟的一位中年诗人,把强大的生命之火注入到丛生的意象之中,使意象成为诗人主观情思的对应物,这是段光安诗性思维的明显特征。丰富的生活积累,勤奋的艺术追求,对诗歌把握世界的方式的独特见解,感受着诗歌这一崇高的生命形式的呼唤,使他的眼前展开一道通向诗歌天国的云梯。  相似文献   
247.
深夜时分,一个下班回家的农民工,路过一条窄长的小巷。小巷窄,有风掠过,但更有危险降临,没有灯光依靠,车子掉在裸露的窨井里,车子瞬间成了麻花,农民头碰在旁边的墙壁上,血流如注。  相似文献   
248.
《领导文萃》2014,(5):139
正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一直备受关注。过去读红楼,品的是凄婉哀切的爱情故事。现在看红楼,学的则是书中见微知著的养生秘诀。通读整部《红楼梦》无不处处体现中华博大的养生文化,其中单是提及"燕窝"二字的养生细节就多达十几次,位居历代文学之首。  相似文献   
249.
250.
王星宇 《日本学刊》2012,(5):125-140,160
通过对以北京十所高校为主的大学生采用纸质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处理,显示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对外认知和对中日关系的认知具有相对客观、理性的特征,特别是能够相对客观地看待日本以及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作为公众舆论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对于中国人对日认知和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