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8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60篇
管理学   302篇
劳动科学   28篇
民族学   190篇
人才学   89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381篇
理论方法论   348篇
综合类   5509篇
社会学   398篇
统计学   4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498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646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675篇
  2008年   905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541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应用结构模式识别的方法建立多阶均线形态组合序列通过对股市历史数据的变换和分析考查各形态组合序列对应的盈利和亏损概率建立新的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即均线形态组合预测法其优点是可以部分弥补传统技术分析中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应的参数指标有效提高预测的成功率并易用计算机作出识别  相似文献   
72.
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用学研究的是在一定实际环境下说出的话语的意义。即语境对话语的理解有着干涉作用。在外语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言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3.
74.
作为文学作品的叙述本文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手段。叙述本文形成的交流是多层面的。第一个层次存在于真实作者与真实读者之间,属于超本文层次;第二个层次存在于叙述者与受述者之间,第三个层次则存在于人物与人物之间;后两个层次均属于内本文层。无论在哪个层面上,这种交流都不是单向的传动,而是一种动的双向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75.
知识论与价值论美学认为,美学研究的视界规定着美学的研究方式、成果形态和内在观念的变革.因此,转换美学的研究视界,意味着美学研究逻辑起点的变革,它主要产生三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对现有美学资源给予合理的结构性配置;二是促成美学知识形态的话语拓展;三是以现实性和实践性景象实现美学界限的根本突破,对人类审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唐君毅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的基础上的,他对人生的一切看法和观点都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生活之价值在于如何启迪人生的智慧、发现人生的真理、保持宁静的心境、确立自我之精神、体验价值之存在、发现人生之价值;要注重心灵之发展,心灵存在于自然世界中并在自然世界中发展、应注重心灵之自我肯定与自我超越、心灵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对自我生长之途程,唐君毅提出了十种生活内容之形态,即十层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77.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基于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文化语境观,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要考虑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体系外,还要考虑文化语境对翻译的规约和影响。本文借助文化语境的研究理论,分析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进而探讨翻译过程中对社会文化语境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8.
文章试图探讨"海选"这一新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英文翻译。在翻译与"海选"有关的句子时,首先要注意该词使用的是起源意义还是引申意义。如是起源意义,可作解释性翻译。如是引申意义,则要区分该词的使用领域,仔细分析其实际所指意义,再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79.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英语语言对话的语境往往影响理解的效果。从语言学语境的角度来分析《喜福会》中的人物对话,有利于理解人物的真正意图,从而达到更好地对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80.
本文围绕民族学/人类学的民族国家形态、民族学和中国的现代性、殖民主义和中国民族学等三个论题,结合中国民族学的发展史,对中国民族学知识的发展及其性质展开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反思。其中,对民族学知识中国形态的发展及其学术价值所作的细致分析,以及对现代性和殖民主义在中国民族学发展上的影响所给予的分析和评价,对理解中国民族学史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新颖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