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0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494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324篇
人才学   111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2389篇
理论方法论   371篇
综合类   4075篇
社会学   410篇
统计学   16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575篇
  2011年   590篇
  2010年   542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680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农产品专业市场集群的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专业市场集群是在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基础上发育而来的,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国内很少有学者涉及。本文从农产品专业市场集群的分类和特征入手,基于相对成熟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机理的研究,勾勒出了农产品专业市场集群的形成逻辑:形成因素、形成机制和集群诞生,并对形成因素、形成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2.
人类与自然之关系及其变化,很长时间里一直处于被史学家遗忘的角落。直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门致力于探究人类与自然关系协同演进的历史勃然兴起,这一状况得到根本的改观。这门历史就是环境史。它率先在美国诞生,是那个时代严峻的环境问题促发的美国环保运动的产物。环境史具有"上下求索"的创新精神,这是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的。如今,环境史作为一个新领域,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传播并日益聚合起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各界研究人员,他们探索更大、更深时空范围之环境史的脚步从未停歇,甚至出现突破地球环境而研究宇宙环境史的努力。这鲜明地体现出环境史学者如何不断地建构自己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图景,如何不断地探究影响人类历史和社会的深层次力量,从而得以放眼宇宙星辰。  相似文献   
73.
范劲 《社会科学》2020,(6):180-191
孔子在德国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史系统中担任中国文学的主要代表,既是中国文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学的整体框架。这就证明,外来符号在西方知识系统内的功能、属性决定于系统运作的结构性需要。孔子作为中国精神的代码,在精神哲学的世界文学框架内,自然可以从宗教、道德哲学家转换为世界文学家,代表一种和哲学、历史、宗教伦理浑然不分的"自然文学"。这一格局不仅影响了欧洲知识界的中国文学认知,也长期左右了汉学家的中国文学史书写。但是,随着文学逐渐摆脱精神范畴而成为以作品、文本为导向的自治系统,述而不作的孔子的文学家地位也日益动摇,《春秋》作者问题的困扰就是一个明显征象。  相似文献   
74.
任锋 《学术月刊》2020,(1):73-83
相对于晚近的新启蒙主义政治学,历史政治学的兴起蕴含了一个范式转移的契机,使得我们能够以自身实践经验而非外来教条为本位来重构中国政治学的学科资源。长期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史和制度史的研究在政治学领域成为智识创新的洼地,无法与整个学科的知识更新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如果要真正发展解释中国、评价中国和反思中国的政治学,这两个研究分支应当在正本清源中激发生机,积极推进范式转型。以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和监察权传统为例,历史政治学意义上的探讨揭示出传统内生的治体视角更具相关性和参照价值。这启发我们反思对于民主政体和分权制衡等现代西方理论未经检验的倚赖,把历史找回来,充分尊重第一手经验事实以发展具有原创性的理论和方法。历史政治学并非单纯提倡对于历史的再解释,而是强调面对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传统变迁,对于塑造行为实践的政治社会结构做出辩证性和启发性的理论阐释。历史政治学的未来有赖于一系列代表性研究作品的验证和激发。  相似文献   
75.
近代思想家意识到国民具有强健的身体是一个民族取得优胜地位的最基本条件,他们注意从生物学视角、身体史视阈探讨民族衰亡之因与民族复兴之道,认为国人体质羸弱文弱是导致近代中华民族走向衰落的重要因素,而要实现民族复兴就要从改变国民"东亚病夫"式的身体状况入手,从促进"中华民族之健康"入手。他们从先天的生物遗传角度,思考如何通过"优生""强种""人种改良"以改变中华民族"劣败"的命运;从后天的育养调摄角度,强调民族健康对于实现民族复兴、国民体力对于增强综合国力是至关重要的,指出促进民族健康是"最基本的复兴方法",呼吁国人重视国民体育、民族卫生、饮食营养等问题;还注意反思导致民族文弱的重文轻武观念与"好铁不打钉,好儿不当兵"等陈腐习俗,进而倡导尚武精神、军国民教育与"兵的文化"。  相似文献   
76.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对海外汉学(中国学)的翻译与研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学术界最令人关注的一个学术领域,经过40年的努力,中国学人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对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期存在的追随海外汉学的倾向应该结束了,平等地与汉学家对话、务实地与汉学家切磋学问的时代开始了。  相似文献   
77.
78.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有关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问题的研究代表了传统移民史研究的取向,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移民的原因、经过、路线、规模、影响等问题的探讨。进入21世纪,受后现代史学理论以及社会史研究方法的启发,有学者开始摆脱传统移民史研究的取向,尝试从一些新颖的角度、带着明确的问题意识对大槐树移民问题进行研究:从关注“人口迁移”这个动态的客观过程到关注“移民”这一主体生命本身及其背后的思想、文化过程。通过研究者及其作品背后暗含的问题意识,可以对百年来洪洞大槐树移民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类。从学术思想史的脉络看,洪洞大槐树移民不仅仅是一个移民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9.
张齐明 《国学学刊》2022,(3):13-17+138
“时空同构”是华夏文明最为典型的知识性形态,它构成了中国古典知识体系的深层结构。源于这一知识结构的天文、历法、术数、医学等具体知识基本上确立了华夏文明的基本走向。经典的创制与诠释,政治、制度及社会生活的展开,均依赖于这一知识结构的支撑。这种长期稳定的知识结构,为我们开展中国古典学研究提供了自然而又合理的时间坐标。  相似文献   
80.
书籍实现公众传播是出版诞生的标志。中国出版诞生于汉代。汉以前,上千年的先秦官书垄断制度不准公众传播。一直到战国末年,书籍公众传播的条件尚未成熟。从官方政策看,惠帝四年“除挟书律”,正式宣布废除官书制度,第一次公开允许书籍自由流通。从书籍本身看,西汉末年刘向父子领导大批学者校书获得成功,成为书籍公众传播的条件业已成熟的主要标志。根据出版自身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可将中国出版史分为四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为秦汉以前,是出版孕育时期;第二阶段,为自汉至唐,是抄本出版(古典出版)时期;第三阶段,为五代、两宋至晚清,是雕版出版时期;第四阶段,为晚清至今,是现代出版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