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程颢哲学主要围绕道、理、器三个核心概念展开,承继中国传统哲学对"道、形、器"的话题探讨,铺展开以"道、理、气"为转换模式的新式方法,兼以各家学说独特气质,程氏哲学显现出生生不息的大道之行。理与形名虽不同,但实相符,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明道先生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二)本文围绕道、理、器三者的逻辑关系及逻辑理路并结合史宁中先生"自家体贴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方法谈 相似文献
12.
丁智才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4):88-90,93
当前中国文学大多处于形而下层面,缺少思想深度,鲜有精神提升.池莉的<看麦娘>和北北的<寻找妻子古菜花>尝试表现人的生存困境,探讨人的存在本题,执著人的精神追寻,具有一定的形而上品格.但作品对存在的探究尚欠深邃,作家未能很好地处理精神追求与文学表达的关系.这些也是试图开拓文学形而上层面的当前文学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3.
“形而上学”作为人类对人与世界的解释模式应该源于《周易》。在西方人对形而上学的解义当中 ,有与形而上学在《周易》中原始意义相比较的意义变形 ,也有从变形了的形而上学出发 ,努力还原、回归到其在《周易》中的原始意义。在这种变形与回归的变奏中 ,演绎着在文化上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在《周易》与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的对话中 ,在以说为界的旨趣中 ,我们解析出“形而上”探究中的智慧与意味。 相似文献
14.
“雷锋精神”作为新时代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曾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新时代为更好发扬“雷锋精神”,应阐释“雷锋精神”“形而下”与“形而上”双重向度的内涵,就其本身的产生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而言,它就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而下”的真实存在;就其作为一种社会精神而言,它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建构和发展的过程,即它也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就对未来社会创造和追求的价值而言,它也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作为一种精神,它既是一种“形而下”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只有作为一种“形而下”的存在,它才能在现实社会中得到落实或实现;只有作为一种“形而上”的存在,它才能在社会发展中与时俱进,彰显生命力和活力。就目前“雷锋精神”落实的现状和中国现实社会状况而言,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弘扬:第一,通过文化道德教育途径弘扬“雷锋精神”;第二,通过“典型模范”的示范力量感染众人,对“雷锋精神”产生浓厚的情感;第三,通过社会法律制度落实“雷锋精神”。 相似文献
15.
陈龄彬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本文就小说“形而上”、“形而下”命题的探讨,对池莉直接楔入凡俗现实的“仿真”小说,作了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两个层面的评判,提出了对池莉小说“形而上”内涵及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17.
朱熹继承了北宋以来的儒学思潮,对北宋五子之学进行加工、整理、综合创新,同时兼采众说,建立起一个前无古人的集大成的理学体系.朱熹理学体系的基本构架就是由互相联系、两两相对的范畴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系统,即理与气;天理与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道心、人心;公与私;义与利;王道与霸道. 相似文献
18.
文章梳理了朱熹哲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旨在阐明朱子形上学体系下的理欲观有其合理的逻辑理脉和深刻的哲学思辨,并通过简析戴震对朱熹的批评,说明“道德原则”与“政治原则”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当代人类学主张文化平等,重视文化多样性,关注非主流文化,厚待地方性知识,凡此种种,对中国美学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念.文章围绕会议主题"表述‘中国文化':多元族群和多元视角",结合学界现状,分别从"多民族视野:从中心到周边"、"小传统视野:从精英到民间"、"形而下视野:从文字到器物"三方面切入,对中国美学研究的视野拓展问题再作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新的视角出发,阐释了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价值的三个层次的内涵,揭示了宗教“沙里含金,石中蕴玉”的本质特征,旨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以期更符合社会实际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