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刘根勤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54-60,161
焦竑是晚明著名学者。作为他在科场上选拔出来的得意门生,徐光启是晚明最有影响的科学家。这对师生之间的学术交往,是晚明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重要文化现象。他们既是王阳明心学的继承人,又在西学、实学等新兴学术领域有诸多交集。研究这些交集,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透视晚明学人整体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2.
程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39-48
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的根本动机在于培养有用的“中材”,这类“中材”的主要特征是认真与心细。因此,徐光启重视《几何原本》的心性教化功能。徐光启认为,1)几何学为人人当学之学。2)几何学的功能在于使人“心思细密”,它具有“练心”的作用。3)以几何学为主要科目的教育理想完全有可能实现,因为几何学并不像外人想像的那样晦涩,它具有内在的简明性。这些观点与当时的心学思潮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关联。 相似文献
23.
24.
李旭东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07-208
明人十二肖像册与徐光启夫妇像,是晚明颇有代表性的肖像画作品。考察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对于中西艺术融合史和中国传统人物画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25.
宗室人口属于一个特殊的人口群体,它的增长规律与一般的民众人口的增长规律不同,因为宗室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而且多妻数量巨大。与普通民众的生育相比,就是生育率极低,古代人早就注意到了宗室多妻对人口的影响。明代科学家徐光启通过对明朝宗室人口的研究,曾得出“生人之率”大抵三十年翻一番的结论。在这里徐光启忽视了宗室人口一夫多妻的特殊性,后来学者又在研究中国古代人口增长时多次错误地将这个结论套用在普通人口的增长上。 相似文献
26.
刘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7-100
徐光启是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撰写的<农政全书>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古代农业专著.徐光启的重农思想,一是"富国必以本业",二是"水利者,农之本也",三是备荒救荒应"预弭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下".徐光启崇尚实践,他通过调查、访问、观察、实验,把古代农业科技提到新的科学高度.徐光启的重农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7.
曾雄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徐光启的《告乡里文》是重农劝农政治文化的产物,体现了科学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多元交汇.《告乡里文》采用了《劝农文》的形式却赋予了《劝农文》新的内容,提出了应对水灾、恢复生产方面的具体技术措施,受到农民的欢迎.他与读者的关系是乡亲关系,这种关系较之于《劝农文》所体现的官民关系,更能为农民所接受.《告乡里文》中既有徐光启原籍和外地通行的“寻种下秧”,也有外地传入的“买苗补种”,体现了官府提倡和民间参与下的农学知识和技术的地域交流.《告乡里文》中由徐光启创造出的“车水保苗”技术是在旧有知识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延至《农政全书》的许多内容,都体现了徐光启作为农学知识生产与传播者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8.
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得失之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17世纪中西文化在中国和西方产生的不同影响入手 ,分析中国为什么会在最近几个世纪落后于西方的文化上的原因。本文强调徐光启引进的西方科学方法论对于弥补中国文化传统不足的重要意义 ,并分析了“徐光启计划”为什么不能被中国知识界接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9.
徐光启是晚明少数几个意识到引进西方文化重要性的先觉者,他提出的“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的文化策略对洞开西方门户起了关键的作用。他接纳传教士,是因为传教士是西方文化传播的载体,他借此了解基督教义,译介西方科学著作,传播西方文化,实现他“富国足民”的实学目的。 相似文献
30.
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毛诗六帖讲义》是徐光启《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以周南、召南、邶风为重点,梳理徐光启诗学思想中对传统诗学理论的继承与存疑,诗歌表达技法中的暗比与反兴,总结徐光启讲《诗》特点,分析徐光启恪守礼教,遵从"旧说"的学术根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