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1.
112.
赵燕姣 《东岳论丛》2022,(11):113-119
以时间为序系统梳理历代文献,我们不难发现:和众多的历史人物一样,徐偃王的形象同样也经历了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模糊至清晰的发展历程。通过系统梳理历代文献所载的徐偃王相关史迹与传说,以期探讨文献形成背后的复杂文化及政治成因,进而推动对文献形成过程具有多元或多线性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13.
晚唐五代知名作家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是福建暨武夷茶文化史上最早的咏茶诗,对研究福建及武夷茶文化的早期历史极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4.
2010年,香港批评家廖文杰写了《载道与言志·官方与民间》[1]一文,文中谈及港台、大陆"官方"研究徐訏虽有进展却迟缓阻滞时,不禁慨然:"看到‘官方’的态度如此,对比台湾、香港或国内的‘民间’对徐訏研究的热烈情形,不无令人唏嘘感叹!"此处"官方"指研究机构的学者,"民间"即自发推动徐訏研究的一切力量。这种情况可上溯到更早。1980年徐訏逝世时,  相似文献   
115.
徐訏详尽解读了林语堂的矛盾个性,剖析林矛盾的文化内涵,并以个性上的矛盾为视角看林语堂的为人处世。徐訏认为林语堂是一个主观的人,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林的文学创作偏重于表现主观;他看好林的散文不欣赏林的小说,并对此做了深入的探讨。徐訏对林语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中外文化交流上的作用有着独到认识与极高评价。徐评在林语堂研究方面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6.
117.
徐訏移港前小说对真善美的探寻,内容上可概括为由真爱出发的探寻,在直陈人生、人性的多面性、复杂性中探寻和理想化探寻三个主要方面;而写实与传奇相融合的虚构方式和知识阶级书写视角则为徐訏该时期小说的基本艺术追求与品格。这种内容和艺术的合一,又显示了其探寻的别样。  相似文献   
118.
正只要看到她的微笑,我就会感到心情愉悦;只要看到她眉头深锁,我就会感到不安。她,是我和班上同学的"良师益友",会陪我们一起疯闹、会为我们加油鼓劲、会为我们着想……她叫徐恬恬,是我们的美女班主任,教语文课。下面记录几个与徐老师相处的小片段,来表达我对徐老师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相似文献   
119.
<正>我从小酷爱读书,但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成家以后,我只能忍痛割爱,用全部精力拼命工作、敬养老人、扶持丈夫、培育儿女——直到2007年,我的孙子、外孙女都进了幼儿园,我才迈进了河北老年大学,上了文学班、诗词班,如鱼得水,我深深地感到有书读真幸福!随着时代的发展,女儿给我买来笔记本、U盘和汉语拼音挂图,孙子杨雨昊手把手地教我……腰酸了、背疼了、手上贴上了伤湿膏,手腕儿还打了封  相似文献   
120.
董向慧 《东岳论丛》2011,32(2):98-103
徐子平是五代末北宋初的一位隐士,他对以年干支为主、使用纳音五行推算禄命的"李虚中术"做了改进,创立了以日干为主、正五行论命的"子平术"。"子平术"自创立以来,其传授方式一直通过师徒秘授的方式,经过冲虚子、僧人道洪传承,在南宋末期传到徐大升手中。徐大升将"子平术"系统化,写成了《渊海》、《渊源》两书,使得"子平术"摆脱了秘授的传播方式,进而为大众所知晓。正是"子平术"隐秘相传的历史,使得许多学者对徐子平以及"子平术"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