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5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392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131篇
人才学   82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1307篇
理论方法论   261篇
综合类   2912篇
社会学   391篇
统计学   9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11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7 毫秒
201.
刘林 《城市观察》2016,(4):39-50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逐渐由大中城市向小城镇梯度推进,小城镇的战略地位越发凸显,但当前小城镇普遍存在人口规模偏小的问题,给我国城镇化进程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浙北小城市培育试点之一的新市镇进行实地调查,梳理了新市镇人口集聚的历程并基于推—拉理论的视角对新市镇人口集聚能力进行分析,在借鉴其他小城镇经验的基础上,从产业、文化特色、体制创新、社会环境4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新市镇未来提升人口集聚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2.
党红艳 《办公室业务》2022,(23):161-163+167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立德树人”在高校教育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推进两者的发展,本文从分析当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立德树人”耦合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深入探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与“立德树人”耦合机制。  相似文献   
203.
法治治理是全球治理模式的最大公约数,“一带一路”倡议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公共产品,二者具有天然的共生性。东盟国家历来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前,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面对全球层出不穷的风险挑战,中国—东盟健康发展的经济、贸易、文化关系为区域和全球稳定提供了支持。丝路精神特别是海丝文化所指向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理念是实现人类生存与进步的方法,也是中国—东盟硬法与软法法律效力的深层次来源。法治“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东盟规范性体系外在表现为“软法—硬法”嵌合治理体系,内在表现为外散内紧式开放性规范体系。这一体系是基于丝路精神的、由硬法与软法共同组成的综合性规范性结构,既包括法律,也包括政策、标准等;既包括国际法规范,也包括国内法规范。法治“一带一路”、“软法—硬法”嵌合治理体系、外散内紧式开放性规范体系是对法治“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东盟规则体系在不同维度上的刻画。从实践性角度,中国—东盟规范性体系可区别为框架性规范与领域类规范,其中,领域类规范以经济类规范为主...  相似文献   
204.
自2014年成立至今,中拉论坛机制建设日臻完善,引领中拉整体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助力中拉合作从经贸引领到多轮驱动。中拉经贸关系的“跨越式”发展是中拉论坛建立和发展的原动力,战略上的相互借重是中拉论坛成形及推进的根本保障,“一带一路”倡议则为中拉论坛持续推进注入新动力。然而受到拉美区域一体化水平提升难度大、地区形势更趋复杂多变以及美国对中拉合作干扰和破坏不断加码等因素的影响,拉美国家推进论坛建设的制约因素日趋明显。中拉论坛应适应新形势,在不断完善自身机制建设基础上,以第三届部长会议相关成果为行动指南,适时适度调整工作重点,持续推进人文交流、民间交流,切实提升对中拉合作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5.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古典大学之道的哲学诉说。大学在科技与信息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下,凭借学科优势,以科学研究、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展现其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创新时代诠释。“三纲领”凝练了古典大学之道,“七证”之方求证了内明修养,“八条目”阐明了“亲民”实际学养,体现了古典大学之道的教育哲学内涵。大学之道的蕴意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映射其时代特点,并在本质属性上呈现守正出新的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理念的创新性,展现了现代大学之道对古典大学之道的价值传承。科学技术时代,大学以其大智、大树、大爱履行社会职能,再释大学之道的古典哲思与现代诠释的完美结合,展现其“道”与“器”的一轴两翼,彰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道器”交融,以“道器”相融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承担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206.
李海涛 《职业》2021,(4):13-15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庆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过程中,坚持一手抓发展基础薄弱的突出问题,一手...  相似文献   
207.
中国共产党以政党名义与东南亚的政党、政要建立了有别于传统外交联系的交往关系,这一跨国交往的政党路径构成了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部分。2013年至2021年间,中国共产党与东南亚交往对象间至少开展了489次高层次交往活动。东南亚各国的执政党精英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交往对象,但视乎具体情势,中国共产党与一些国家的非执政党精英亦有频繁交往。交往活动可以分为日常联络和知识交流两类,后者频次所占比例接近总数的一半。中国共产党对东南亚交往产生了建构正面认知、促进政策沟通、传播治理知识等政治效应,其正面作用的彰显有赖于交往对象能动性的发挥。中国共产党对东南亚交往呈现出议题拓展、制度化和多边化等三种互动而有张力的趋势,以政党为基础的新型跨国治理网络或正浮现。  相似文献   
208.
唐英伟 《公关世界》2022,(14):142-144
在传统儒家思想中,君子人格作为理想的人格追求,以高尚道德为核心,涵盖了内在修养与外在形象、个人标准与社会担当、个体完善与社群交往等内容。挖掘儒家君子人格丰富的道德内涵与价值精神,结合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崇德向善的道德修养、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是高校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在理论逻辑上,厘清立德树人、君子人格、思想道德教育的概念及其内在逻辑,解构三者之间的关联,从而分析出君子人格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在价值逻辑上,将君子人格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能够丰富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内化为大学生个人修养、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从而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在实践逻辑上,将君子人格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发挥育人主渠道的作用;构建立体多维传承体系,营造崇德向善的校园环境;借助网络媒体宣传优势,塑造时代“新君子”。  相似文献   
209.
徐波波 《公关世界》2022,(19):118-120
大学生正处在“三观”构建的关键时期,为了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尝试把冬奥会这个鲜活的资源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扩展德育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对冬奥会精神、冬奥会故事和冬奥会健儿品格的认知,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确保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导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10.
韩烨  冀然 《兰州学刊》2022,(6):128-142
中国医养结合面临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体系相互割裂、服务链断裂,老年人养老照料和医疗服务需求无法同时得到满足,医养结合有“名”无“实”。基于2018年C市老年人调查的万份数据,以消费水平作为中间变量,探讨“医”(就医关注)与“养”(养老模式偏好)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随着月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越关注医疗费用和医疗水平,且对医疗水平关注度更高。就医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影响养老模式偏好:相对于就医渠道,对医疗费用越关注,老年人越倾向社区居家养老;对医疗水平越关注,老年人越倾向机构养老,且消费水平在就医关注对养老模式偏好选择上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应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的“融合—联动式”医养结合差异化供给模式,即对关注医疗费用且偏好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构建“首诊在家庭医生+转诊经社区+大病转诊医院”模式;对关注医疗水平且偏好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构建“首诊在医养机构+转诊经社区+大病转诊医院”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