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0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2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44篇 |
理论方法论 | 20篇 |
综合类 | 90篇 |
社会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南宋时期由于对金作战的需要,都督府、宣抚使司、制置使司、安抚使司等机构都设有幕府。南宋初年张浚出任多为关乎南宋军事指挥的要职如宣抚使、都督诸路军马等,因此张浚幕府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和特殊性,充任其幕僚者地位优崇、多为兼职或可兼他职,长久跟随幕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幕府不仅职能广泛,且能够行使便宜处置之权,对抗金全局及地方政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王一波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2):99-102
《德川家康》是日本作家山冈庄八的一部著名历史小说,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复苏时期。由于当时日本在经济与文化上都被迫接受美国式的改造,日本国民产生了强烈的重塑大和文化的意识需求。《德川家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全书洋溢着浓郁的武士道精神。笔者以分析小说中典型的女性形象的性格与命运为着眼点,着重阐述了作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古代战国时期女性的生活,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3.
104.
曾燠任两淮盐运使期间,于扬州组织了繁盛的文事活动。《邗上题襟集》的刊刻和题襟馆的建立是具有标志性的事件。《邗上题襟集》记录了曾燠幕府文人雅集的盛况,它刊刻之后,在乾嘉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与之相应的题襟馆的建立,为往来扬州的文人提供了生活保障和生存空间,进一步催生了曾燠幕府的文事活动。曾燠扬州的题襟活动波及东南,并辐射北方,为乾嘉诗歌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幕府与幕僚,是中国历史上是的一个奇特现象。 “人幕之宾”指的便是东晋的那个郗超,而著名的幕府有忽必烈入承皇统前总理漠南汉地军国事务的金莲川幕府。历史发展到了近代,因缘风云际会,曾国藩幕府更以规模空前整齐庞大、事功进展的广度与高度及其深远影响而成为“神州第一幕府”。长期以来,吸引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继李鼎芳《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朱东安《曾国藩幕府研究》和史林《曾国藩和他的幕僚们》之后,2000年10月成晓军新著《曾国藩的幕僚们》(以下简称“新著”)已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 综观全书,具有如下几个突出… 相似文献
108.
东京原来是日本关东平原江水入海口的小地方,在室町幕府时代(1336—1573年),关东大名上杉氏的一支扇谷上杉家派遣重臣太田道灌建筑江户城,从康正二年(1456年)开始,完成于长禄元年(1457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把江户城作为政治中心,启动了江户城的扩张建设,通过填海、筑城来构建核心区域,围绕江户城分配武士、官吏的居住区,呈现海螺壳形状,由中心向外一圈一圈地扩展开去。在河道海湾建设商贸区,打通江户与全国各地的海上通道。由此形成江户城的基本格局。明治维新后,日本天皇迁居到江户,作为国家象征的皇权与现实政治中心合在一处,江户城改称东京。因为原来是作为幕府所在地设计的,所以,东京城和古代作为首都设计的奈良、京都的城市规划大不相同,其特点必须从历史发展的视角获得阐释。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以幕府末期日本思想界的皇权思想为研究线索,探讨幕末时期的皇权思想在明治维新前后的思想变化过程及对明治政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侯冬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13-221
毕沅幕府是清代中期影响最大的诗人幕府,乾隆后期重要的诗人、学者几乎都入其幕府或与其有交游。在其幕府的雅集活动中,毕沅以官方指导者的身份影响着文坛风气,他一方面努力维护诗坛的"雅正",另一方面他又和幕宾之间形成了强烈的情感认同。毕沅幕府沟通了"朝""野"势力,体现了乾隆后期诗坛宗唐、宗宋诗风的融合,并以幕府中"为东坡寿"这一活动,促进了诗坛对宋诗的再认识,是乾隆后期诗坛复杂文学生态的缩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