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7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390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72篇
人才学   130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1772篇
理论方法论   313篇
综合类   3733篇
社会学   476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477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430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493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素质教育是面向 2 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大学教育应更加重视对学生人格、知识、能力的培养。思想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根本宗旨是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要扩大德育的内涵和外延 ,引导学生在学、思、行三方面下功夫 ,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通过对一所农村中学初一、初二两个年级88名优、差生在智力、人格、学习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发现:①学习适应能力对学习成绩影响极显著;②人格特征方面,优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克制性显著高于差生,而差生的乐群性显著高于优生;③智力对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但与学习适应能力相关不显著,而人格特征的某些因素与学习适应能力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993.
理想人格范型是一个社会中基本的理想人格范式和类型。每一大的社会发展阶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理想人格范型:在“人的依赖关系”的自然经济阶段,理想人格范型是“道德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商品经济阶段,理想人格范型为“经济人”;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未来产品经济阶段,理想人格范型则是“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994.
在“人吃人”的文化背景下 ,作为下层文人的孔乙己成为整个社会网络和文化结构中的“弃子” ,面对整个社会的精神围剿和人格虐杀 ,孔乙己在荒谬和错位中进行着自我拯救 ,这种拯救不可避免地陷落到笑料和毁灭的境地  相似文献   
995.
刘静 《学术月刊》2023,(3):35-44+139
生物技术的革命重新定义了“人的生命”,挑战了传统哲学关于人是什么的思考,康德“人是目的”命题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建立在理性主义基础之上的尊严理论如何容纳新的伦理身份,证成非理性存在者的道德地位成为伦理学面临的新问题。伍德在康德义务论伦理学框架内,通过对人性公式的价值论重构,打破了“人格”和“物”的二元对立,在理性中心主义观念下完成“人是目的”到“物是目的”的拓展论证,最后推出“非理性存在者的道德地位”和“动物直接义务论”。但伍德的价值论重构和拓展论证,却以取消“人格化原则”为代价,造成了人性和人格性的分离,弱化了责任者的道德主体地位。其实,在康德那里,“人是目的”是一个“道德命令式”,并不依赖于价值论的基础,自由和尊严首先是一种“义务”,而不是“价值”和“权利”。我们要坚守人之为人的尊严根基和人的自由本性,坚持一种“责任者”的观点,基于义务的建构论去构建和扩大伦理关切的视界,捍卫“非理性人的尊严”和证成一种“强”的动物间接义务论。  相似文献   
996.
从发生学角度说,任何一种生存焦虑的发生都有其主体性根源和客体性条件。从性质上判断,积极心理学意义上的生存焦虑,乃是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试图摆脱外界压力和困境、过一种整体性的好生活的心理—精神反应,这种生存焦虑有助于人们产生积极摆脱困境的意志和行动。在现代性语境下,最有政治哲学意义的是政治形态的生存焦虑。从产生此种焦虑的主体性根源和客体性条件看,在充满风险的现代社会中,政治的作用日益凸显,人们对政治充满了渴望和希望,又对错用和滥用权力的社会现象充满了忧虑,于是善意和良知视阈下的政治诉求便被普遍地建构出来。在摆脱政治焦虑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将生成一种卓有成效的方式,将政治提升为一种超越权力和资本的核心力量,也即通过相关于政治的观念论、信念论、德性论和实践论,将观念、信念和德性规范化、制度化,以一种整体性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模式充分运用政治的力量,实现人们孜孜以求的终极之善。  相似文献   
997.
对社会舆论的“沉思”可有日常意识和现象学两种,前者极有可能起于经验、感知而止于议论;而后者则致力于把握社会舆论的“是其所是”,借助先验还原给出一个有关社会舆论的“本质还原”,其旨趣在于把握社会舆论的“真理”。除了将“真理”呈现在表象里把握在意识中,借以显现出社会舆论的原始发生及其演进逻辑,更为重要的是将其“还原”为具体情境中的社会和精神“现象”,这就是“场域”思考。只有将现象学中无人称、无主体的社会舆论还原成具体场域中的“现象”,它的主体、客体、中介及其有机联结才能得到确证和澄明,从而为“归责”奠定基础。社会舆论伦理学本质上乃是个人意志与公共意志之间的正当性博弈,而伦理学就是要为制造舆论、传播舆论、接受舆论、改造舆论等行为进行正当性基础论证,指明一种正当的社会舆论是如何可能的,并为此提供德性论和规范论建构理据。  相似文献   
998.
马银川 《东岳论丛》2023,(1):121-128
汉魏六朝时期礼文化发展较快,五礼成为国家的礼仪制度,影响广泛。在此背景下,数量丰富的游艺赋表现出明显的礼文化特征,作者在创作中多侧重描写与游艺相关的礼义、规则、流程等,淡化其娱乐色彩,希图以此来强化皇权正统,塑造君子人格,宣扬德政理想,表现出文人虽身处乱世而积极回应与构建以礼为中心的精神空间的努力。由此可从一个方面说明礼乐精神在中国士大夫的人格塑造和精神成长中的重要性,也可窥见社会思潮和文化发展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之一隅,对唐代游艺赋的创作亦有直接影响,沉淀为游艺赋创作的一个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99.
虚拟社交中的“道德人设”,是道德主体为了获得社交利益,在虚拟社交空间塑构的道德人格面具。道德人设蕴含着“主我”、“客我”及“真我”的有机互动与相对平衡,在其生成过程中有“应然之我”和“实然之我”的动态博弈、“主我”与“客我”的辩证互构、认知认同与反馈认同的自我统一。在利益的驱动下,“主我”隐藏、“客我”束缚、“真我”露馅可能导致道德人设的虚假、异化与坍塌。强化道德主体的“内生性”以促进人设的道德人格统一,弱化道德客体的“外生性”以避免人设的道德人格虚化,提升道德环境的“纯洁性”以营造表里如一的道德人设氛围,成为虚拟社交中道德人设走向道德合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00.
学习者自主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人格.学习者自主人格的建构,目标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质就是通过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一个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性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