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458篇
理论方法论   63篇
综合类   703篇
社会学   4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针对导游和游客互动问题,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导游对游客关怀互动的重要陈述和非重要陈述等问题,揭示导游和游客关怀互动的本质结构,以"关怀"游客的切身感受为出发点更好地指导导游的日常服务,进而提高游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2.
黄波 《职业》2015,(7):159
本文就采用质性研究取向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在校研究生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访谈获得了该四位在校研究生对某一宿舍冲突事件的回忆,并记录和整理出他们真实的宿舍冲突体验。之后以访谈材料为主要依据,分别分析出了这些四位同学的若干宿舍冲突体验主题,也进一步分析出了他们四位宿舍冲突体验的共同主题。  相似文献   
113.
伽达默尔为何批评接受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追溯到很远,但它主要还是在现代大陆哲学的方向上和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主要来自于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的接受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于其代表作《真理与方法》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但接受美学对哲学解释学的偏离,使伽达默尔不能接受,由此引起了伽达默尔对接受美学的批评。其批评的主要理据是:"破"康德以来的主观论美学,"立"艺术作品的本体论,最终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艺术的真理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114.
苟小泉  周松 《人文杂志》2005,(1):103-107
陶渊明诗歌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均面对的是经验世界。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之后所显示的根本显现物,与陶诗对世界、对自我的纯粹直观是完全相通的。另外,胡塞尔所要求的通过现象学还原所呈现的纯粹意识的清晰性与陶诗的明晰性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5.
A·许茨在继承并发展胡塞尔现象学理论和吸收马克斯·韦伯理解社会学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型社会学流派--现象学社会学,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社会学理论中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对意义、自然态度、主体间性、日常生活世界等几个核心概念的分析揭示了许茨社会学理论的现象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6.
"非非主义"针对朦胧诗所采取的三种反文化策略,即语感的追求,形符的凸显,以及语义的现象学还原,这些策略一方面确实颠覆了朦胧诗比喻性的写作范式,给新诗创作带来了诸多先锋性样式;但同时由于这些先锋性写作样式削除了精神深度,也就带来了诸如玩诗、玩语言等不少负面现象,由此造成他们理论的宏大与创作的疲软之间巨大的反差。不过,以"非非主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的先锋实验探索真正体现了一代文体自觉,他们的诗语方式,可以理解为是在替现代汉诗建设廓清尽可能多的道路。总结"非非主义"以及整个"第三代"诗歌实践的成败得失无疑对于当下的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7.
海德格尔后期的存在之思蕴含了一种伦理学导向的建筑现象学的可能性,但是他的存在论基础妨碍了他伦理学本源之思。巴士拉提出的“好好存在”概念为此做出了重要的补充。由此,可以重新发现海德格尔的“EsGibt”概念中所蕴含的伦理现象学义涵,以及在“止”和“让”的思想中所蕴含的对建筑现象学的伦理学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118.
一分为三是贯穿黑格尔哲学思想的一条红线。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是学习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向导。精神现象学的逻辑起点是感性确定性。而意识的逻辑起点是事物。意识包括三个环节 :感性———知觉———知性 ;精神现象学的意识形态的组成和结构体系均体现了一分为三思想。精神现象即意识形态 ,包括从属于主观精神的意识———自我意识———理性 ,从属于客观精神的伦理———教化———道德 ,从属于绝对精神的艺术———宗教———哲学等等。  相似文献   
119.
邓晓芒 《云梦学刊》2007,28(6):157-158
今年是恢复高考30年。我们这一代人中的幸运者们都忘不了那些阳光明媚而又紧张热闹的日子,那几年,有一大批凭借自学而具备了“同等学力”的青年人和中年人,相继步人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殿堂。我本人是在1977报考大学无望(因超过湖南省规定的25岁报考年龄限制)之后,才在1978年报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研究生的,当时填报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对于报考这一方向,我是有充分的自信心的,因为整整10年间,我一直都在埋头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阅读和思考,对最重要的几本书都反复阅读过五、六遍,并做过详细的笔记和眉批,另外还为了读懂马克思的书而广泛涉猎和研读了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著作。我自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龙去脉和发展历程已经了如指掌,没有什么问题能够难得倒我。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使我功亏一篑的仍然是那跟随了我20年的家庭“政治问题”,即“摘帽右派”。尽管我在考试中发挥正常,超过了录取分数线,但从北京来长沙的外调人员从我父母单位调去的政审材料却写得极其险恶,大有要将我们家世世代代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的势头。不但如此,而且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决定不予录取之后,还将我的材料扣住,一直没有转给我所填报的第二志愿武汉大学哲学系,这些材料连同“不予录取”的通知书直到当年11月才寄到我的手中,那时各高校已经开学两个多月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当时我已经和我后来的恩师、武汉大学哲学系的学术前辈陈修斋先生取得了联系,正在备考第二年的西方哲学史专业的研究生考试。1979年,我父母的右派问题得到改正,我也顺理成章地走进了全国最美丽的校园武汉大学,跟随陈老师和杨祖陶老师攻读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120.
《周易》时间问题的现象学探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时间问题是一个烦难的问题,也是一个为今天的易学研究所忽视甚至遗忘的问题。其实,《周易》是先秦古籍中最集中而深致地关注与论述时间问题的一部典籍。其时间观,是在原始文化的人文土壤中滋生出来的,具有独特的人文素质、品格与精神。《周易》的筮符结构就是它独特的"时"结构;而所谓"命运",表述的是一种处于神性时间与人性时间之际的巫性时间。"知几,其神乎"正是《周易》对这种巫性时间的趋于哲理内涵的追问。它显示了一种现象学的意义。用现象学的理论与方法,努力对周易时间观作深度解读,以"在"的提问会应《周易》"时"的价值与意义,在反思与批评中揭橥《周易》时间观特点。在众多的巫术文化中,唯有《周易》巫筮转嬗、成长为以哲理、伦理为主的史文化,这与它的巫性时间观有着密切的人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