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173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52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朱靖江 《社区》2014,(29):33-33
云南素多名镇,譬如丽江的大研与束河两座古镇,到如今都成了风情万种的销金窟,而深藏于剑川县的沙溪小镇似乎尚不在其列。去年山居大理时,友人曾自沙溪致信,言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朴素生活仍有些陶渊明式的古风。  相似文献   
72.
中国历史上,"巴盐古道"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巴蜀地区盐业的发展,其不仅是西南地区经济连接的纽带,也是国家权力主导之下极力发展的民族走廊。随着历代王朝对西南地区的经营以及民族社会的不断进步,盐道的历史地位也在不断凸显。而且"巴盐古道"本身作为交汇区和过渡带,对国家力量渗透、族群社会发展、区域市场建立以及西南移民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也体现了"巴盐古道"早已被纳入国家体系的进程之中。因而,"巴盐古道"作为一条传统通道,对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互动和变革有着重要意义的同时,在民族走廊历史进程的研究领域中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3.
<正>2014年9月,四川、西藏、甘肃、青海、云南五省区社会科学院在成都市和松潘县联合召开了"民族走廊:互动、融合与发展"学术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9个省区社会科学院、11个省市自治区20余所高校等30余个科研单位的近百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为我国首次由多个省级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并广泛邀请国内高校学者,从多学科视角、全方位深入探讨促进民族地区当代发展的学术盛会。会议收到论文80余篇,涉  相似文献   
74.
在"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实施背景下,随时间逐渐被淡忘的古驿道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但由于此战略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许多工作尚未被落实,本文便选择了驿道中更容易到达且理想的岐澳古道进行了针对性的调研。  相似文献   
75.
清末民初,歙县吴炽甫在家乡开设茶号,收购、加工茶叶,运到天津和营口茶庄批发,销往京、津、东北等地。黄山市档案局(馆)藏吴炽甫京茶庄商业账簿,始于清光绪十三年,迄于民国八年,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详细记载了吴炽甫京茶庄茶叶收购、加工、贩运等经营活动,较为具体地呈现了茶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和组织化经营的实际形态;揭示了徽州茶商在近代市场条件下经营方式出现的新变化,也反映了阻碍茶叶贸易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76.
《社科纵横》2015,(7):128-135
明清时期,扬州以其优越的地理区位、商业贸易条件和两淮盐政中心的地位,吸引徽商前来经营,徽商在以扬州为依托,进行商业活动的同时,也为扬州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近代扬州地理区位优势的失去、"票盐制"改革、西方经济入侵等因素影响,扬州逐渐衰落下去,徽商也随之衰落。扬州和徽商两者呈"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对具体史料进行分析,来探究徽商与扬州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7.
本文指出:《徽商》是第一部正面描写徽商的长篇小说,它通过对清末徽商潘浩璋一家三代人创立家业的兴衰史的描写,表现了徽商坚强的生存意志和强健的人格力量,以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徽文化精神。在此前提下,论文深入论述了《徽商》的题旨、潘浩璋形象和三个出色的女性形象、叙事艺术的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78.
宋时磊 《西藏研究》2023,(3):116-129+163
“茶马古道”是当代中国提出的原创性学术概念,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作出了贡献,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以及西方英语世界产生广泛影响。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来看,该概念的传播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例证。20世纪初“茶马古道”概念通过图书和期刊、摄影和影视作品、社会团体的各类活动、周边产品的开发与消费体验等媒介传播到日本后,很快为各界所接受。日本研究者利用各种历史文献资料开展茶马古道的本体研究,还到茶马古道遗址现场亲身体验、调研和勘测,并从多个学科维度开展茶马贸易研究。“茶马古道”概念在日本的传播至今方兴未艾,并在话语范式、传播形式和样态、传播主题等方面呈现一定的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79.
茶马古道是历史上我国西部连接汉藏等民族地区的综合性路网系统.川西地区是历史上茶马贸易的发祥地和茶叶主要输出地,四川境内的川甘青道、川藏道、川滇道为茶马古道路网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今保存完整,沿线文物遗存众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自然生态复杂多样,是极为珍贵的线路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和旅游价值.深入挖掘并利用好四川茶马古道的文化底蕴、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促进茶马古道线路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川西高原各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徽商有超越性动机,把宗教精神转化为社会责任感。徽商也有理性化过程,他们对世界不是消极适应而是采取一种积极的改造的态度。徽商勤俭持家,将诚信作为经商准则。按照韦伯和余英时的问题建构方式,徽商的经验研究支持了余英时的观点,徽商具备入世苦行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