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495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70篇
人才学   3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970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848篇
社会学   5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113.
唐代典吏考     
"典吏"是唐代官府职员的类属称谓,学界以往倾向认为其并未有特定所指。新出《天圣令·杂令》有关"典吏"的规定提供了探讨这一问题新的切入点。唐代行用的"典吏"称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典吏"与"主典"、"典"等称谓意义一致,是对主要从事文书起草、文案检请等工作而有着各种名目的官府低级职员类属称谓。基层官府和新出使职官府相应职位以"典"命名,即"职典",是狭义的"典吏"。职典未有品阶,唐令以"其称‘典吏’者,‘杂任’亦是"对职典属性进行规范,确立了其在行政体制中与州县府、史、佐等杂任一致的职权与待遇。实际上,广义的"典吏"更为常见,成为文书运作高度程式化和官、吏分途日益明显时代背景的一项印记。  相似文献   
114.
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后期既有典型性、又具普遍意义的地域文化.明清两代是徽州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该时期徽州文化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明前期,从明初洪武年间开始,约在嘉靖、万历年间告一段落,期间徽州文化整体风貌彰显的主题是求变与创新.二是明后期,大致从万历中期开始,到明末结束,该时期徽州文化在传承与深化中,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三是清前期,从明季开始,至清康熙、乾隆之交告一段落,此期的徽州文化经历了一段顿挫与复苏的历程.四是清中叶,大致从康、乾之交开始,至道光年间告一段落,该时期徽州文化体现的特征是博大与精致.徽州文化在明清时期出现的阶段性发展,既与历史环境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其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5.
当前,司法机关对环评公众参与案件的审查存在诸多问题。多数法院将建设项目征收或拆迁地块范围内的公民排除在诉讼主体之外,否定该类主体在环评程序中的参与资格;很多法院将告知与公示等同,不利于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一些法院将环评听证程序是否进行交给行政机关裁量,所发挥的监督作用有限。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从立法完善和司法调整两个维度进行努力,切实提高司法审查对环评公众参与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6.
通过对各类文集、方志、金石碑刻,尤其是元代新史料《新安忠烈庙神纪实》的解读可以发现,徽州著名的汪王信仰肇兴于北宋时期,在南宋朝廷的不断敕封之下,汪王神才经历了从新安“土神”到忠义“武神”的正统化演变.进入元代,汪王信仰进一步呈现出明显的“行祠化”特征,并在元末出现了“宗祠化”趋势.宋元时期徽州汪王信仰的形成与发展,根源于神主本身所具有的浓厚地方性,但也是不同历史时期地方社会与中央王朝之间交错复杂的政治关系的体现,并见证了地方精英群体的发育过程及其内在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17.
一般认为在明清时期徽州村落的主要居住者均为同姓宗族,少有他族,但在徽州市镇中表现出诸多宗族共生的生活状态.以岩镇为例,有多达十数个宗族在一地同居生活,这些宗族和谐共生,形成稳定的社会生活状态.宗族共生状态的形成与稳定不仅受到了当时徽州宗族社会整体的影响,也有岩镇地区独特商业氛围的作用.从这种状态本身探寻其中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可以从另一角度阐述宗族间复杂的社会关系,并管窥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18.
元朝在江南建政初期,对南宋进入祀典的地方神灵采取抑制和分化的政策,徽州汪王神的主庙忠烈庙被改造成佛教的万寿寺,并由此进入颇长的低迷期。到元代中叶的泰定时期,在日渐成熟的本地精英的推动下,汪王神得到朝廷的正式敕封,汪王庙也获得可观的庙产捐赠。与此同时,伴随着理学思潮在当地的流行,围绕汪王神崇拜也产生诸多具有理学色彩的社会文化实践,诸如编制族谱、建设宗祠、置办祠产等都在此时显露端倪。在元代中后期的徽州,虽然还没有划一的国家文化政策,但在地方精英的推动下,地方神的信仰已经出现宗族转向。  相似文献   
119.
刘进宝 《西域研究》2008,(1):139-145
北魏隋唐的均田制,作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是国内外史学界研究的重点或热点.国内外学者在均田制研究方面的成果,可以说实在太丰硕了,仅国内出版的专著就有韩国磐《隋唐的均田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及修订本《北朝隋唐的均田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宋家钰《唐朝户籍法与均田制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武建国《均田制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杨际平《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均田制新探》(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和其增订本《北朝隋唐均田制新探》(岳麓书社,2003年)、[日]堀敏一《均田制的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日]铃木俊、山本达郎等著《唐代均田制研究选译》(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等,发表的论文可以说是以千万计.一般认为,均田制研究应该说没有剩义可言了.  相似文献   
120.
由《徽学园圃》改名《徽学春秋》,意指现在国内外徽学研究颇具“春秋气象”,同时想加大其纵深感。这一版块除发表一些正论文章外,还特辟了若干专栏,如“徽州人物”、“徽学名家”、“徽学新说”、“徽州说鳖”、“徽学动态”等。增加徽学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关“徽州学”的普及工作,是我们增设上述专栏的主要用意。对此,欢迎读者诸君批评指正,更期望大家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