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1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日本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的最新发现显示,人类或许可以推迟甚至防止心脏衰老,以避免出现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32.
目的对老年心力衰竭的多病因性及心衰类型、程度进行分析,对临床诊治提高参考。方法将206例老年心衰患者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60~69)岁、(70—79)岁和≥80岁三个年龄段,分析病因构成特点与心衰类型,并根据超声心动图对E/A,EF,LVD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心衰患者中94.7%为多病因,基础疾病以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为主,合并疾病以COPD、糖尿病、心律失常为主。老年人心力衰竭主要以舒张性心衰为主,占66.99%。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以舒张性心衰为主,在治疗上应考虑到心衰的多病因性.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3.
罗学宏 《老年人》2013,(10):56-56
据报道,我国高血压患者多达2亿人,每10个人中就有2个高血压病人,而且发病率还在呈继续上升的趋势。更可怕的是,患者对自己的高血压病情知晓率仅为30.2%,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约有1.4亿高血压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仍处于懵懂无知之中,甚至根本没当回事。殊不知,高血压是人类健康的幕后杀手,没有发现的高血压或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人的心脑血管及肾脏受累的比例明显升高,且这些器官在遭到严重损害后就会引发致死、致残率很高的并发症:1.冠心病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的比例是正常者的两倍,如果长期不治疗,死于冠心病的危险高达50%。2.房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研究显示:一半以上的房颤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不仅会显著增加发生房颤  相似文献   
34.
三点水 《老年世界》2013,(24):38-38
无论患哪一种心脏病,到了后期都会发生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这是由于心肌肥大等代偿机制达到了极限,就像一匹病马,当背上负荷到极限时,即使再加一把稻草它也会就地倒下。难怪有许多心衰病人常为自己心脏的功能而忧心忡忡了。  相似文献   
35.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近些年来人们对CHF发生机理有了新的理解,认识到CHF发生的本质是心室重塑,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则参与了心室重塑的过程,因而CHF的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往的改善血流动力学模式转变为  相似文献   
36.
韦公远 《老年世界》2006,(19):30-30
心功能不全,又叫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机械性收缩力减弱或因心脏负荷过重,致使心脏的一部分或全部代偿能力的丧失,导致其泵血功能减退,造成所排出的血量不足以维持肌体组织代谢的需要,从而引发全身性病理生理的综合症状的发生。老年人心功不全,既具有一般心脏病人的类似症状,也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实用的,在不具备中心静脉压(CVP)监测的急诊情况下,通过测量周围静脉压(PVP),间接实时监测全身血容量和心功能变化。方法18例休克或心力衰竭患者,行CVP监测。同时选择大静脉建立输液通道。利用普通输液器代替测压管进行PVP监测。比较所测得PVP与CVP的相关性。尝试利用急诊PVP监测指导静脉补液和抗心衰治疗。结果利用普通输液器可以方便快速的测量出患者PVP。PVP与CVP具有显著正相关(r=0.48,P<0.05)。利用急诊PVP监测指导抗休克和抗心衰治疗疗效满意。结论PVP监测可以准确、迅速反映全身血容量和心功能变化,同时简便易行,在急诊中可代替CVP监测。  相似文献   
38.
蒋肖男 《老年人》2006,(6):52-53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人的心脏如同一个血泵,舒张时接受回流的静脉血液,收缩时泵出含氧的动脉血液。当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不能正常泵出血液以满足身体各器官组织的需要,同时也因为不能完全地接受从静脉回流的血液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未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多巴酚丁胺组( B组)、替罗非班组( C组)和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组( D组)。检测治疗前后血中B型钠尿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 BNP)水平和记录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的变化并记录住院一周患者存活率。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BNP、LV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治疗后血BNP水平低于B组、C组和A组(P<0.05),LVEF及存活率高于B组、C组和A组(P<0.05),B、C组治疗后血BNP水平及LVEF、存活率分别低于和高于A组( 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未行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AMI并发心衰的患者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常规应用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洋地黄类等一线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合用中药加味真武汤,水煎服,日1剂,共7d。同时观察症状、心率、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并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60.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