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55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55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595篇
理论方法论   119篇
综合类   1267篇
社会学   312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快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社会心态日益复杂,这一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影响教育的实效。因此,关注并研究转型期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以人为本,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不仅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和谐社会心态的培育。  相似文献   
992.
欧阳修《采桑子》词十三首为描摹风物之名篇,考其与《玉楼春》、《夜行船》等歌词以及诗文创作的内在关联,词人的政治心态自洛阳而夷陵而颍州的内在转向之历程可获掘发;由此历史心理切入考证《朝中措》送刘敞词,个人豪兴发舒之外,更与友朋之间唱和诗有婉转勾连的关系;进而考察欧阳修参与的《明妃曲》唱和活动,则心态内转又与当日士大夫政治分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3.
目前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的失礼现象比较普遍。大学生对礼仪的理解似是而非,甚至自以为是,有些大学生过度自尊以至自恋,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生”。因此,亟需加强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  相似文献   
994.
社会心态形成的心理机制及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最为宏观和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社会心态的形成机制异常复杂。社会心态具有共享现实性的特征。从动力建构理论出发提出社会心态的向上模型、向下模型和互动模型,并且对社会心态互动模型中的相关重要变量,如社会认同、情绪感染、去个人化与去个体化、关系化进行阐述,可以进一步探讨社会心态的内部机制。社会心态的形成过程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心理效应,如汇聚效应、多数人与少数人效应、群体极化效应、群体参照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995.
伏漫戈 《唐都学刊》2010,26(1):96-101
张岱在《陶庵梦忆》里,围绕"真气"和"深情",刻画了一批以"疵"为美、以"癖"为美的奇人。张岱对"疵"、"癖"的欣赏,既反映出他对魏晋风度的仰慕,对明代中后期张扬个性思潮的追随,也体现了他的名士情怀和遗民心态。  相似文献   
996.
唐人编纂诗文总集趋于繁荣,使本时期总集编纂者形成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若以编纂者及其心态观之,可将这一特殊的文化群体归为三类:即未入仕途及辞官退隐者、贬迁官吏、京官等上层文士.据此分析此三类编撰者及其心态,既可以探讨这一群体在唐代的生活特点,也可以管窥他们在我国诗文文化史、总集编纂史等领域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大学毕业生正处在身份转换的关键时期,由校园走向社会的情境转化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通过以女大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其着装的深层含义,从她们对外观的管理中窥探这种心态:个体通过外观管理来达到外观的成人化,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向社会做出承诺,以此实现个体本质上的"成人".  相似文献   
998.
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作用使中国国民心态经历了天朝大国心态、自卑心态到复杂嬗变心态的演变。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塑造大学生自尊、自信、自强、开放、理解和包容的国民心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9.
"貌寝"与"口讷"是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个体特征,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特征与魏晋崇尚风姿与口才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考察,左思的不幸实与之有关。"貌寝"与"口讷"使左思内心十分自卑,但表面上看他又极端自傲,《咏史》反映的正是这种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000.
文体不是孤立的语言现象,在其话语体式的背后,有一个话语主体的心理—精神结构所指向的社会文化背景。作家创造的话语符号结构,与其精神、心理结构具有同构对应性。文体作为文学话语的结构模型,既受到文化的制约,也同样表征着文化。特定文化中主体的行为方式与精神结构,包括体验世界的心理图式,是文学文体话语体式演化的内在规律。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化往往以胡、汉文化,也即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冲突为表征。文化的整合形成北朝士人的特殊文化心态,如文化隔漠心态,畏祸心态与羁臣心态等。这是造成北朝诗赋凝重古奥的文体特点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