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8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82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51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590篇
理论方法论   90篇
综合类   1147篇
社会学   250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81.
清华简《命训》的命论与殷商以来的天命思想以及西周以德配天的思想是一致的,与先秦儒家命论也有相似之处,但《命训》的命论最终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这与儒家命论有根本差别.《心是谓中》的命论与前诸子时期"命定义"之"命"有相似之处,与儒家命论也是类似的,但其"身命"并不涉及道德观念,而儒家注重的就是道德观念.墨家的"非命"论否定了《命训》和《心是谓中》中的"大命"和"天命",而肯定了"小命"和"身命".《治邦之道》否定了关于治国方面的命定论,是对西周末年以来质疑神权政治思想的直接继承,这与孔孟的命论有所距离,而与荀子思想有相似之处,与墨家的"非命"论和黄老学、 法家的观点都是一致的.庄子的顺命观则与三者均不同.这三篇文献的共同点在于强调人可以改变命,体现了战国精神.  相似文献   
82.
庄子作为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是将道家哲学思想推向另一高峰的集大成者。而“化”作为中国哲学的最基本的概念范畴,具有深刻内涵与流变思想。在庄子处,“化”论是其分析世界的主要方法与核心脉络,而如何确定人的生命真意,避免失性于“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满,是庄子关注并给予了回答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庄子“化”论视角对“形与心”进行诠释,探究庄子对人二重之患的把握,会意庄子以“气化、形化、物化”对人本身之在的刻画,进而领悟庄子成就真人的真谛,即化形以丧己、化心以逍遥,并以此厘清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演进,进一步掌握庄子的思想真意。  相似文献   
83.
那个盛夏的黄昏,晚霞特别红,茉莉特别香,儿子在广场上荡秋千。外公与外婆和我们并排坐在长椅上,诉说着儿子种种令人烦恼的状况。外婆无奈地拍着椅背:“这孩子太不听话,玩儿什么不好,偏偏喜欢玩儿水,水龙头哗哗地开着,水表飞一样转。”  相似文献   
84.
正以屈求伸以屈求伸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公关心态。其语出《周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伸也。"蠖是蛾的幼虫,这种幼虫行动时总是先蜷曲后伸展。因此,以屈求伸是指用弯曲来求得伸展。说明一个人处世有方,能屈能伸。明朝人王世贞在《鸣凤记·第五出》中说:"尺蠖欲求伸,卑污须自屈。"以屈求伸作为一种应变的公关心态,与韬光养晦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屈求伸是个人处在比较危险的境地时所应用的策略。东汉光武帝刘秀便是懂得以屈求伸的典型历史人物。他于公元23年指挥昆阳之战,昆阳大捷既  相似文献   
85.
朱熹理学的"体"兼具主、客体属性,既指被认识的"天体"和"心体",也指作为认识活动知觉主体的"心体",还包括这种认识活动据以呈现自我的"身体"。天体与心体是同构的,主体在完成外向"格物"后,"体认"工夫就转入"身体"内部,通过"持敬"而实现。朱熹理学的价值取向是在"身体"中/上完成的。朱熹"体用"思维也是比附"身体"而产生的认识论。因此,朱熹理学是一种诉诸身体的心性哲学。  相似文献   
86.
吴超 《船山学刊》2012,(4):75-79
潘来晚年究心《周易》之学,此学虽师承于顾炎武,然其治《易》之路径与模式则殊不同归。潘氏《易》学除讲求修己治身之实用性以外,尚包含世俗教化、伦理规范等“资治”内涵。这种新型《易》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潘耒在清代《易》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7.
远古华夏陶器时代首先出现了数目字的刻符。陶文数字刻符与占筮术结合起来,就出现了"数字卦"。如崧泽文化遗物、安阳殷墟陶罐以及商代朱家桥遗址出土的陶器上,都出现了数字卦,这与用甲骨占卜同时。古代汉字并非起源于八卦,而是相反,八卦由陶器时代的数字占筮发展而来;也就是说,八卦起源于原始陶文数字(十进制而非二进制)。因陶器时代一直延伸到春秋战国之际,所以可说八卦是陶器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88.
李贽在其易学著作《九正易因》中,结合对传统与历史的重新考虑和对现实的审视,借鉴熊过和杨万里的以史论《易》之法,从“经史相为表里”出发,以经史一物为原则,引证史实,以史观《易》,以史统道,重视平等,形成自己特有的以史解《易》之特色.  相似文献   
89.
陈小兵  黄丽芸 《职业》2014,(33):50-51
中职学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对班级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班主任的品质以及教育的方式影响整个班级学生的成长。因此本文探讨班主任要以教育中职学生如何处事、如何做人、如何学习为目标,用“四心”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将班主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细处。  相似文献   
90.
共情,亦称同理心,对于社工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了。那么,为什幺要共情?我们一般会回答,因为案主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为什么案主有不同的想法?因为大家的生活环境不同。为什么生活环境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想法?因为所接受的教育、接触的事物不同会导致各方面能力发展的不平衡,从而产生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诸如此类。然而,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开,延伸到科学艺术领域,再回过头来探讨这个问题,可能会更容易说服自己不仅仅要从专业的角度对案主共情,而且在生活中对万事万物都需要“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