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224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51篇
人才学   110篇
人口学   18篇
丛书文集   371篇
理论方法论   138篇
综合类   1346篇
社会学   483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野草》是鲁迅一段时期内情感历程的真实记录,是鲁迅孤独心灵的深层写照,如果说写于《野草》同期的《彷徨》,显示了鲁迅仍作为一个社会战士在控诉黑暗社会对个人的压抑扭曲和摧折,是给社会人看的话,那么,《野草》则完全是鲁迅写给自己的书。独特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独特的生存方式和艺术想象力,幻化成一丛独特的“野草”。使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情感四溢、难以平静的鲁迅,一个急于宣泄却又小心翼翼地把满腹愤怒、忧伤纳入凄美艺术境地的鲁迅。  相似文献   
32.
笛卡尔式的"心灵"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它不仅构成了近代以来西方哲学的"第一原则",同时也是西方文化一系列二元区分的基础.笛卡儿式的心灵概念继承了希腊理性主义哲学传统,在德国哲学那里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被杜威祛魅;而与之相关又很不相同的以感觉为本质的英国式心灵则被塞拉斯、维特根斯坦所摧毁.祛魅后的"心灵"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被看作实践中形成的文化意义系统,失去它"第一原则"的地位;要么被当作一种多余的累赘,从哲学中剔除出去.  相似文献   
33.
韩国电影《王的男人》塑造了小丑长生、孔吉和国王燕山君等人物形象,对国王所代表的特权阶层和小丑所代表的平民阶层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了对比与探讨,表达了对心灵自由的憧憬与歌唱。  相似文献   
34.
民国时代,茅盾一直处在主流之外,其文学批评体现出了鲜明的批判精神。随着自我改造运动的深入及身份的改变,茅盾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灵痛苦之后,逐渐成为官方文学与政治立场的代言人。其角色的转换过程,伴随着许多自相矛盾的言说,表现了茅盾在政治要求与文学规律之间难以两全的尴尬处境,以及与之伴生的心灵冲突。  相似文献   
35.
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阐述了女主人公简由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需要的追求和由身到心到灵以至于身心灵结合的蝶变过程,体现出女性对人格独立和人格尊严的追求.  相似文献   
36.
自笛卡尔以来,具体表现为大脑与心灵的关系问题的身心关系问题,就一直既是西方认知主义理论特别是心灵哲学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当今西方学术界中作为一个方面的以卡尔纳普、福达、乔姆斯基为主的认知主义“新卡尔纳普学派”,和作为另一个方面的以维特根斯坦、戴维森、布兰登和德斯康伯斯为主的实用主义“新维特根斯坦学派”的相应观点,进行比较具体和详细的批判考察,强调大脑与心灵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因而应当用有关自然科学在文化之中的地位的问题来代替有关意向性在粒子世界之中的地位的问题,使哲学研究真正能够为各种社会实践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7.
2010年1月26日至1月28日,为进一步促进深圳学校社工对香港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及青少年服务的了解,香港督导组织深圳社工到港进行为期三天的交流,主要内容包括参观、讲座、探访等。笔者有幸参加了此次交流,收获颇多,简单从以下几点谈起。  相似文献   
38.
2010年7月12日,广东工业大学社工学生组成的小分队到深圳某社工机构实习,参加机构的一个项目——"暖流计划"的外展工作。暖流计划是以福田区为试点,扶  相似文献   
39.
心灵哈哈镜     
成健 《东西南北》2010,(2):65-65
美国某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为“伤痕实验”。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  相似文献   
40.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由中央电视台主办,梳理一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感动事迹,把感动中国、打动人们心灵的人物作为评选对象,根据活动推选委员会成员意见、合作媒体推荐意见以及公众投票结果进行综合评定。获选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分别是:卓琳、朱邦月、阿里帕·阿里马洪、沈浩、李灵、翟墨、陈玉蓉、张正祥、萨布利亚·坦贝肯、宋文骢,特别奖为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秉承打动人们心灵的一贯标准,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感动了社会大众,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引起人们精神的净化和升华,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