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鲁迅的散文诗《风筝》的精神内核是忏悔意识。《风筝》的忏悔意识蕴含着四个不同意义的精神层面 :一、对具体人和事的忏悔 ;二、精神家园破坏者的忏悔 ;三、历史“中间物”的忏悔 ;四、对负面人性的忏悔。《风筝》所流露出的忏悔意识具有普遍人性的意味 ,因而也是鲁迅创作超越自我的一个精神基点  相似文献   
13.
《野草》别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草>英文译本序》仅解释八篇针对现实的散文诗之写作背景和寓意,而回避了与当时现实无直接关联的另一半内容。由《野草·题辞》可知,这另一半重点是作者忏悔其"过去的生命"。"过去的生命"之必须忏悔,不仅因它是期以"乔木"而终得"野草"的"失败",而且因为作者通过对失败的长期反思,悟出那其实是一种"罪过"。于是,现在之"我"在继续挑战现实的同时又不断为过去之"我"所纠缠,由此深切地忏悔其早期"立人"(即立人之"心")主张。但这种反思也无结果,于是《野草》实际的精神主体("游魂")破裂为三,一归于曾经轻视的身体,强调一切都须亲身承受,"心"之所思须与肉身体验相合;一变为天地间虚妄的"求乞者";一化为渴望融入客观强力的战士。如此复杂的精神架构遂使《野草》既显示为一个战士的挑战,也显示为一个失败者的求乞与忏悔。但最后仍然"争天拒俗"并"指归在行动",故无论其反思、忏悔与求乞,都未能彻底。  相似文献   
14.
曹蕾 《求是学刊》2006,33(4):110-114
从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起,“忏悔”日益成为西方自传的一个重要主题。《忏悔录》以“忏悔”构建全篇,体现了强烈的基督教观念。奥古斯丁对自己内心的详尽的体察标志着西方人自我认识的发展;对个人隐秘行为和隐秘思想的揭示,使追求自我的真相,展露自己生活的私密成为西方忏悔意识较强的自传的重要内涵。在自传形式上,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蕴含了西方的历史自传和哲学自传的萌芽,对后世宗教自传和世俗自传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永祎 《金陵瞭望》2009,(12):24-24
陆川独辟蹊径地选取了一个日本兵作为叙述视角。叙述角度的改变意味着审视立场的改变.把民族的立场上升为人类的立场.确实令人耳目一新!这个视角创新也是隐台疑问的.邢就是当时会出现这样的人物吗?其实当今日本兵因在南京和中国犯下滔天罪行自责甚至自杀的事.已屡见不鲜.最为典型的就是《东史郎日记》,他代表着日本人民的反战情绪和忏悔意识.这是这个人物出现的历史土壤,或者说当时就有这样的人物存在.陆川的努力只不过把他们从背景推到镜前.让我们终于认识到了这个叫角川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忏悔是佛教修行的一个重要法门,在佛教徒的修行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有意思的是,忏悔一词却被义净批评为对相关梵文概念的讹译。其实,佛经传译中土前中国尚无忏悔一词,翻译家们亦非不知梵文忏摩与阿钵底提舍那的含义,他们是为了表达方便而以音义合译的方式新创了忏悔一词。忏悔与戒律有关,由于戒律可以分为有相戒与无相戒两种,忏悔也可以分成有相忏悔与无相忏悔两种。禅宗传授的戒是无相戒,其修行的忏悔自然是无相忏悔。无相忏悔的理论依据是万法自性本空的思想,其实践内容包括知所犯错、观罪性空、除灭罪过、彻底放下、永不再犯和念念牧牛等环节。在佛教中,无相忏悔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是最彻底、最有效的改过方法。  相似文献   
17.
清朝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一则关于忏悔的故事,说有一个大胆书生用酒招待一群饿鬼.其间询问轮回之事,得知他们因生前罪孽深重.已不能轮回成人了,很是不解,因为依照民间的说法.只要能向佛祖忏悔,即能求得解脱。其中便有一鬼向他解释:“忏悔须及未死时,死后无着力处矣。”纪昀借鬼之口向世人讲述了忏悔要及时的道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女性文学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其中不乏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而在长期的女性文学研究中,有一类人物形象因其恶声、丑名被评论家们忽略,本文以此类“恶女人”形象为研究对象,展现当代女性不为人知的一面,探讨她们的生命际遇,表达女性作家对此类人物形象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上帝是什么?存在于何处?为什么好的受造物身上会有"罪恶"?既然受造物已经沾染上了"罪恶",犯了"罪"那么受造物就该如此随波逐流吗?不是的,奥古斯丁给受造物(人)提供了一条"赎罪"并通向天国的路途,即向上帝虔诚地"忏悔",依照上帝的旨意过有信仰的生活,只有完全信服上帝,灵魂才能平静、安逸地依偎在上帝的"乐园"中。本文对奥古斯丁的"忏悔"思想做了系统的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