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为了报复前夫的背叛,她以“亲情隔离”为武器,进行了一场长达八年之久的亲情争夺……  相似文献   
22.
我们在谴责赵东等人残忍伤害李松致死的同时,是否也应该问一句:说一声“对不起”,对大学生来说是如此困难的事吗?  相似文献   
23.
论中国现代作家的忏悔情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特定的历史现实,现代中国作家中的杰出者既要会同全民族向神圣存在虔诚忏悔,又要负起十字架代行耶稣天路历程的职责。因此,他们的忏悔情结是根深蒂固、绵长恒久的。同时,在现实的一面,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依然是悬而未决的历史使命;在超越的一面,民族崇高伟大的人格和热烈深厚的感情至今还是理想。为此,中国现代作家一直处在精神的煎熬状态,渴求展伸的灵魂始终未能挣脱重重束缚自然自由地舒展,成为历史的遗憾  相似文献   
24.
爱伦·坡小说的道德维度一直有争议,坡小说中的"反常之魔"命题备受学界忽略。在"反常之魔"等四篇心理小说中叙述者反常的谋杀动机源自他者凝视的压力,反常的自我供认行为是忏悔的一种表现形式,源自叙述者潜意识中的罪恶感,"反常之魔"的原型即是希腊神话中的复仇女神厄里倪厄斯。坡心理小说中的"反常之魔"命题不仅隐含着善恶有报的道德寓意,更是对人性本质的探索,对人性恶源起的追问,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25.
《伤逝》的情痛之真、语言之美、灵魂之善,使作品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悲剧意味.《伤逝》的悲剧之美,不仅因为有真诚的悔恨、沉重的怀念、凄凉的悲楚、无奈的分离,更因为有泪水的挥洒,爱人的逝去,理解的缺失,感动的远离。鲁迅在《伤逝》中,以追忆的形式,倾诉了无尽的悔恨和愧疚,抒发了高洁与美好无可奈何逝去的悲痛。《伤逝》以忏悔开场,以忏悔结束,让我们在至情的刺痛中泪流满面,让我们在感伤之余,去思考生活、领悟人生。小说着力描写的不是恶劣的生存环境,而是现实的无奈与人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26.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悔过自新的人格修养非常重视。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兴起,忏悔思想开始盛行,并对南朝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隋朝相比,南朝的忏法发展尚未进入成熟阶段。其中,萧子良所作《净住子净行法门》与梁武帝主持编写的《慈悲道场忏法》是南朝最为成熟的忏法著作。南朝文人因为文化与佛学造诣都很高,故而写作的忏文与后代忏文相比更具有文学价值,颇具个性化色彩。其代表人物为沈约、庾信等。  相似文献   
27.
刘海霞 《兰州学刊》2013,(7):216-218
《移家赋》是吴敬梓追述家族历史,反思自己前半生生活的自传体文学作品。它既是一篇充满忏悔意识的作品,也是作者与家乡决裂的誓辞,具有突出的文学性。本篇拟从赋体自传的独特视角,探讨赋体用典的形式、夸饰的风格与自传文学内容上准确真实的要求之间的矛盾及其解决,并发掘《移家赋》中的忏悔意识和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8.
佛教忏文是佛教忏法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佛教文化传播发展的产物,其实质是宗教礼仪文体.佛教忏文的产生有其异域宗教文化的渊源,原始佛教时期的忏悔文最初是作为维护僧伽清净、约束佛教徒修行持戒而产生的.佛教东渐以后,佛教忏文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三条基本路径:一是源自佛教律仪制度的作为悔罪仪则的忏悔文;二是伴随中国佛教忏法成熟而兴起的礼忏文;三是受世俗祈禳文化影响的斋忏文.佛教忏文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晶,其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清晰而真实地反映了佛教传播中国化、世俗化的历史轨迹.佛教忏文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文体与文化之间天然而紧密的内在联系,为厘清多元文化价值下的文体形态的演变与发展脉络,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9.
浅析托尔斯泰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其思想来源是复杂的、多重的.托尔斯泰主义的宗旨是仁爱精神,其内容为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忏悔意识.对此,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30.
在福建福清市近期发现的摩尼教文献中,《香空宝忏》可谓福清摩尼教在功德道场中所使用的一个核心文本,内容丰富,而且保存完好,内容完整,其中的15条忏悔文均与敦煌、吐鲁番等地发现的回鹘本《摩尼教徒忏悔词》能够一一对应。关于福建摩尼教的最早传播者,史书记载为呼禄法师。笔者此前推测“呼禄”为回鹘语■(吉祥)的音译,意在说明福建摩尼教由回鹘高僧传入,福清本《香空宝忏》中的15条忏悔内容竟与回鹘本《摩尼教徒忏悔词》高度一致,可以证实福清摩尼教与唐代北方摩尼教一脉相承,是漠北回鹘摩尼教南迁的嫡传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