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语言的重建     
张伟 《阴山学刊》2014,(2):F0003-F0003
面对日本人肆意歪曲历史的丑恶行径,人们常常拿德国人的反省精神和忏悔意识来进行对比。德国人对纳粹分子惨无人道暴行的清算是彻底的,包括语言。克莱普勒十分担忧,纳粹语言对普通德国人思维方式的负面影响,像毒菌渗透进血液里一样,很难肃清。希特勒、戈培尔及其他纳粹头目的语言,包括他们使用的概念、词语,他们的一些说法,构成了毒质话语,左右着、诱导着普通人的致思方式,甚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42.
在俄罗斯文学的影响下,瞿秋白的散文具有了深刻的忏悔意识,在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和散文<多余的话>中他做了深刻的阶级自我、个性自我、政治自我的忏悔.忏悔意识使瞿秋白的散文显现真诚严肃的品格.  相似文献   
43.
2002年12月,时任山西省霍州市委书记的王月喜以主编的身份出版了一本“廉政读本”,以勉励霍州广大干部“勤政为民,廉洁奉公”。这本书的扉页.是王月喜和一位国家领导人的合影。  相似文献   
44.
《现代交际》2007,(6):7-21
六月,是孩子们的节日。 六月,也是那些刚刚摆脱孩子身份的人的受难日。 这个月的六、七、八号,这些曾经的孩子将和他们所受的12年教育,做一个了断。 这与其说是一场较量,不如说是一次审判。 受审判者是曾经的我们。  相似文献   
45.
忏悔的灵魂     
风吹着,可我却不曾感到有一丝凉意;雨下着,而我却不曾感到有一点湿润。 空气静止了吗?或许静止的是我。望着倒在地下那熟悉的面孔仍流着殷红的鲜血,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更准确地说,是什么也做不了——地下的那张脸,原本是我的,雨中那些血,本应在我体内沸腾。我,死了。我已不再是那个活蹦乱跳的我,我已不再是那个能说会道的我。我,现在的我,只不过是个孤魂。  相似文献   
46.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 ,对郭沫若小说与森鸥外《舞姬》中的忏悔形象进行了评析 ,认为 :中日两位文学大师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 ,均通过忏悔形象表达出尊重人、维护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强烈愿望 ,这种愿望正是中国五四文学及日本近代文学有识之士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47.
决不原谅     
黄冈 《可乐》2011,(9):63-63
罗比是一名著名的足球守门员。输掉了一场关键的比赛后,他心中充满不安。为了求得心灵的安宁,他决定到教堂去忏悔,乞求上帝的原谅。前来忏悔的人还真不少,罗比是第一次来,他站在队伍中,顾虑重重,生怕自己罪孽过于深重,无法得到上帝的宽恕。  相似文献   
48.
法国思想家加缪的"正义"曾引起很多争论,而他在遗作<第一个人>中的忏悔却一直少有人问津.加缪以对"真实"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关注成就了一个知识分子在历史中有限却不可取代的历史神话,而这一神话的结局却是创作者艺术生命的自戕和良心的忏悔.加缪的"正义"实质上是一个用来实现他自身神话的"脚手架",而他最终不得不向他的母亲忏悔,因为这位不幸的妇人正置身于他的神话所竭力逃避的"真实的黑夜"之中.  相似文献   
49.
刘歆立 《天府新论》2007,4(2):147-149
《伤逝》一直被认为是鲁迅最难阐释的小说文本之一,这跟他1925年前后的思想转化有关。一方面他仍坚持着韧性的生命哲学,但青年的沉沦和伤害也使他对长期坚守的进化论产生了怀疑,对寄予希望的青年甚至产生了复仇的冲动。从“阿随”的命名和结局可以看到涓生和子君之间的人性隔膜,他们爱情悲剧的内因———隔膜中的复仇。对于人与人之间永不停息的复仇,鲁迅借涓生和子君的形象表达了深深的忏悔。  相似文献   
50.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的突出特征之一是体现了强烈的忏海意识,中国先锋历史小说也隐约透露出忏海意识。此文在忏悔与人性变动、忏悔与人格净化和独立、忏悔与人的理想、忏悔与灵魂救赎几方面的关系中,考察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与中国先锋历史小说的忏悔意识的相似及相异之处,并肯定它们都是对人性的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