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76篇
民族学   71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37篇
理论方法论   70篇
综合类   1118篇
社会学   56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融知发酵”模型可以很好地从仿生学视角诠释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它可以利用自身的发酵反馈机制,有针对性地指出企业技术创新的矛盾与瓶颈所在,这对于指导吉林省机器人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可谓意义重大.在“融知发酵”模型下,吉林省机器人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矛盾主要表现在实验室成果转化不利、市场占有率低和相应创新环境建设不完善等层面.为此,吉林省需要不断强化政府科技支持政策的落实力度、提升企业品牌营销意识、进一步促进官、产、学、研的充分合作,从而保障机器人生产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72.
对禹步史料的分析已有多种成果,但对禹步目前尚缺乏民俗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实际上,对禹步史料进行历史文献学与民俗学综合研究,可以有一些新的见解,包括禹步与大禹历史人物史料的关系、与数术民俗文献的关系以及与先秦社会史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3.
在英美新批评派、结构主义者与后结构主义者的反意向主义思想基础上,戴维·赫尔曼进一步思考有关意向性问题,强调在叙事交流过程中采取意向立场的重要性。为了建构意向性理论,赫尔曼提出一分为二的研究方法,从两个不同但相关的维度审视叙事与意向性之间的联系。他认为,一方面故事根植于意向系统中,即“故事的世界化”;另一方面意向系统根植于故事中,即“世界的故事化”。此外,他还探讨叙事语境中的意向性,指出意向性存在于人类的会知结构中。赫尔曼对意向性问题的论述观点新颖、内容翔实、逻辑缜密,不仅充实了叙事理论的内涵,也为跨学科叙事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4.
“天根游于殷阳”章包含两位寓言人物和两处寓言地名。关于人物,天根寓意“不知”,其是《应帝王》首章的真知与天德的基础;无名人寓意“不治”,体现圣人对治理问题的超离。关于地名,殷阳象征“知”,蓼水象征“不知”,二者分别对应于《应帝王》末章的儵、忽,在各自所处的现实环境中皆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浑沌则代表着庄子对二者的统摄。“天根游于殷阳”章以“不知”和“不治”两种应世方式的内涵为主旨,强调应将“不知”升华至真知和天德,实现无为而治,亦应在思想世界中为“不治”保留一席之地,防止形下治理事务对形上精神自由造成拂扰。由“知”到“不知”,再到真知和天德,对这一演进序列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庄子思想中人类社会由乱世到至德之世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5.
黄遵宪在1895年正式出版的《日本国志》及其它著作中,第一个向国人全面系统介绍日本因明治维新民主与法制建设成就,而致迅速富强。他率先提出“以法治国”方略,倡导民权宪政,引进近代司法原则,废除治外法权,倡男女同权论。他在百多年前就为世人打开了窥视域外世界近代法治文明的明窗,将近代法治首先引进中国。黄遵宪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思想先驱。  相似文献   
76.
胡静 《江汉论坛》2006,(12):56-58
作为《礼记》中的一篇论礼文章,《大学》言简意赅,层次分明,因此被朱熹挖掘出来赋予“四书之首”之尊,列为儒学“初学入德之门”之书。然而此后的学者对此却莫衷一是。究竟应当如何确定《大学》的理论价值?从研究文本的角度来看,“格物”“知止”是理解《大学》理论价值的关键概念,《大学》的逻辑思路与实质内容不仅据此得以建构,而且其对于后学的进德修业乃至深入理解儒学思想的内核都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77.
本文描写并归纳了湘西南汉语方言精知庄章组声母今读的类型、特点,并探讨了各种类型所代表的历史层次以及它们的演变过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8.
詹石窗  冯雪  Hou Jian 《孔学堂》2023,(4):14-22+116-125
萧萐父先生所提出的“道家风骨说”与其“道家学风说”关系甚密。从萧先生的精辟论说中我们可以领悟到:道家学风是形成道家风骨的思想文化条件,而道家风骨则是道家学风的精神魂魄。道家既出于史官的文化背景又基于隐者的社会实践,使得道家学风受到了社会实践条件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双重影响,从而形成了共同的学风。道家学风的基本特点:一是建构了超越名言的“体知”认识论,二是在方法论上表现出了丰富的辩证智慧和可贵的超越精神,三是在文化心态上焕发出一种包容开放的恢宏气象。学习研究萧先生关于道家风骨与道家学风的系列论说,我们深切体会到:应该以道家包容开放的态度来维护好生活环境与学术环境,坚持“道法自然”的生态观,持续从道家学风中获得启示,汲取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9.
80.
写作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年级进入习作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地研究三年级的写作教学,采用课堂志的方法,深入银川市某小学三年级的作文课堂,通过课堂观察,描述课堂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与说明,发现其中问题,提出改进的可行性操作路径,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分层递进式的写作教学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